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介王登攀(1977-),女,主治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产科。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婴造成的影响,为妊娠结局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24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随即分为两组,第Ⅰ组患者的羊水指数低于5cm,而第Ⅱ组患者羊水指数等于或者大于5cm且小于8cm,对两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与同期收治的200例羊水量均正常的产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足有妊娠羊水过少与男性胎儿、脐带绕颈、FGR及子痫前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将对围产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会引发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死亡及胎儿窘迫等疾病,同时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引产率降低、剖产率增加以及产后出血等现象的产生。结论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包括男性胎儿、脐带绕颈、FGR及子痫前期等,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当产妇羊水指数过低时,需及时终止妊娠,以防止各种母婴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足月妊娠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The related factors of oligohydramnios of full-term pregnancy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study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从我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病例共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显示,出血情况包括穿刺点压迫不当5例(16.67%)、大剂量使用抗凝剂2例(6.67%)、穿刺操作有误1例(3.33%)、高血压2例(6.67%)、活动时间较早1例(3.33%)。结论:在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增加对患者病情观察,可有效地预防出血情况发生,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并发出血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于应用护理风险因素评估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抑郁程度,判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在2020年至2023年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方法,比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发现应用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结论: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以后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因素评估 手术 不良事件 应用价值
  • 简介:1993年,中药行业深入、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过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中药经济基本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全国中药工业规模发展状况截止1993年末,全国中药工业企业840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其中:中成药工业766个,中药饮片工业65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91.2%和7.7%。在工业企业总数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605个,集体企业153个;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13个,中型企业111个。中药工业1993年末拥有职工22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0.7%。

  • 标签: 中药工业 中药行业 经济运行 工业企业 综合分析 企业规模
  • 简介: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独特优势,尽快融入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分级诊疗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在文献研究以及总结中医药实践经验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提出5种中医药服务融入分级诊疗的运行模式:中医师社区首诊模式、中医签约服务模式、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模式、中医特色专科(优势病种)模式以及中医医联体模式,并针对每种模式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落实策略,希望推进中医药服务尽快融入分级诊疗体系,使中医药服务在分级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医药服务 分级诊疗 运行模式 落实策略
  • 简介:西医理论认为,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是生成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巨核细胞的场所。中医则认为血的生成基础是水谷精微,其构成成分为营气与津液,并以精髓为化生根本,在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功能下生成。也就是说,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

  • 标签: 血液生成 体温降低 西医理论 淋巴细胞 巨核细胞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表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表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 标签: 依从性 外渗高危人群 化疗周期 护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