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出血的因素及护理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探究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出血的因素及护理心得

卢映红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从我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病例共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显示,出血情况包括穿刺点压迫不当5例(16.67%)、大剂量使用抗凝剂2例(6.67%)、穿刺操作有误1例(3.33%)、高血压2例(6.67%)、活动时间较早1例(3.33%)。结论:在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增加对患者病情观察,可有效地预防出血情况发生,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并发出血;术后护理;护理效果

冠心病主要因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动脉管腔逐渐变得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血液流通受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情况发生。在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无效后可选择介入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起到积极改善效果。但治疗后患者也可能存在术后出血等不良现象,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需要及时地给予相关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本文就介入术后并发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后,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从我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病例共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17、13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9±1.45)岁;所有患者均在对本研究内容详细了解并掌握后自愿参与研究项目。

1.2 方法

1.2.1 原因分析 穿刺点压迫不当:在拔管时,因压迫者仅按压在皮肤表面穿刺点,未对患者血管穿刺处进行按压,因此导致出血情况发生。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皮肤出现松弛情况,导致医护人员在找止血点时出现偏差,因而出现血肿情况;并且还可能因绷带对穿刺点区域进行遮盖后,让医护人员忽略对穿刺点观察,造成皮下血肿面积不断扩大;本文中存在2例患者血肿面积经右腹延伸至大腿处,在医护人员进行重新压迫止血操作后,血肿情况逐渐消失。大剂量使用抗凝剂:在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抗凝剂,在一方面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

会存在出血风险,由于动脉壁、皮肤尚未恢复正常,因此在使用抗凝剂后,动脉壁血痂会被溶解,从而导致修复速度减缓。穿刺操作有误:若医护人员在穿刺时误刺到患者动脉血管壁、在按压时未对针眼进行压迫,从而导致血管渗血后出现血肿情况;此外,若选择动脉鞘管型号不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则可能导致动脉壁受到损伤,增加局部渗血可能性。高血压:由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受压较大,血管张力大,在穿刺后需要较长愈合时间,若愈合不良则可能导致出血情况发生。

活动时间较早: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术后需要卧床24h左右,并且保持患肢呈现静止状态,而长时间限制活动会让患者产生极大负性情绪,导致患者较早进行活动。在未恢复时活动则可能导致绷带滑落,引发大出血情况。

1.2.2 护理方式 健康护理:在术后,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家属进行讲解,提高家属对并发症的正确认识。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病房环境,并且告知患者需尽量保持仰卧位,避免长期卧床而产生不适感。告知家属需定时给予患者温水,利于膀胱恢复正常,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同时给予患者膳食纤维丰富饮食,早期以流质食物为主,在进餐后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可提高胃肠道蠕动速度。病情护理:在术后指导患者保持绝对静止,持续时间为24h,期间患者禁止活动、抬头;在拔管8h后肢体保持伸直状态,同时医护人员需检查患者穿刺点是否存在出血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情况,若有血肿情况出现,则需及时地对其血肿面积进行详细地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扩散倾向;检查绷带是否有掉落、移位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告知患者在进行咳嗽、排便时,需要将穿刺点进行按压,避免出血情况出现;关注患者是否穿刺点是否有疼痛感,尽可能地减少出血情况。

抗凝护理:在术后为降低血栓发生率,则需要给予患者适量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增加护理干预。首先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压异常、意识不清、黑便等情况;其次对穿刺点有无血肿、瘀斑、出血等情况出现;对凝血酶原激活时间进行监测,对肝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针对血压较高患者则需要给予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出血情况包括穿刺点压迫不当5例(16.67%)、大剂量使用抗凝剂2例(6.67%)、穿刺操作有误1例(3.33%)、高血压2例(6.67%)、活动时间较早1例(3.33%)。

3 讨论 由于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可能存在慢性疾病,加上术后不当操作等,从而影响术后恢复情况,因此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医护人员需提高自我护理水平,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正确认识,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全面观察,检查穿刺点、绷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遇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在给予患者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时,需要按照患者病情选择抗凝药物使用剂量;并且需关注高血

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为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除病情等基础护理外,还需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让患者能保持平静情绪状态接受治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在对患者可能引发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包括穿刺点压迫不当、抗凝剂过量使用等,在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可降低术后出血可能性。

综上所述,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后,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可巩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蛟龙,李枫,宁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PCI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710-712.

[2] 刘学锋,包世成,李卓伦,等.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4):121-123.

[3] 冯百宁,韩静,闫慧霞.专科护理对预防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2):307-310.

[4] 胡继云,蔡海东.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8,(20).87-89.

[5] 王和平.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方法[J].系统医学,2017,(3).150-153.

[6] 骆丽.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2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