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三、蒙古说的文化学误读土族源于蒙古族的说法比较普遍,除了一般性的说法之外,最早在《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中作了论证,但并非主张完全的蒙古说。认为“土族是一部分蒙古人与当地霍尔人(可能是吐谷浑人)长期相处逐渐发展而成的说法比较可信”。

  • 标签: 蒙古族 文化学 吐谷浑 蒙古人 土族史 中国
  • 简介:曾有很多同志认为,续修志书工作有颇多的有利条件:修志理论和人才准备都较首届修志充分,工作基础较以前也优越得多,加之专业杂志上又有不少谋划续志的“思考”、“设想”和“探讨”纷纷问世在引路等等。但是,经过两年多的续志实践,我们感到其中不少

  • 标签: 续志 修志理论 续修 志书 发现 准备
  • 简介:年鉴的创新应是全面的创新,具体应包括品种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编纂思路与经营机制创新、思想理论创新,其中,关键的是思想理论创新.本文分析了年鉴的概念和性质,强调了年鉴工作实现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方法.

  • 标签: 准确把握 年鉴创新 经营机制创新 理论创新 品种创新 形式创新
  • 简介:“小儿锦”,又称“消经”“小经”,是中国穆斯林创造的汉语拼音文字,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曾经在历史上被中国的回族等穆斯林广泛使用,成为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小儿锦”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成果颇多。20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他于民国26年(1937年)发表在《申报》上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本刊刊发此文,以飧读者。

  • 标签: 文字问题 边疆教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汉语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 历史价值
  • 简介:<正>在近年来逐步升温的有关"图像"的研究热潮中,1884-1898年(光绪十年至二十四年)间出版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可能是其中最受瞩目的资料之一。若从反映晚清社会的图像史料角度而言,在现存传世图像资料中恐怕无出其右者,其史料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①自1898年8月《点石斋画报》停刊以后,《点石斋画报》曾经数次

  • 标签: 重刊本 晚清社会 可堂 图像资料 漫游随录 淞隐漫录
  • 简介:"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和演进是二战后美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本文第一部分的学术史考察显示,"国家安全国家"问题本身与美国史、冷战史以及其他学科多个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关联,对它的透彻理解需要超越传统外交史的、多因素综合的观点和视野。第二部分着重阐述《埃伯斯塔特报告》在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过程中的作用,以说明国家安全国家的基本内涵和特性;并述及1947年《国家安全法》通过后相关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变动趋势。第三部分意图将国家安全国家置于美国政治发展的长期趋势中加以认识,通过国家安全理念来探究国家安全国家的历史机理,并说明国家安全理念的综合性特征及其内涵在冷战进程中继续变动和扩充的大体趋势。

  • 标签: 国家安全 外交史 埃伯斯 塔特 对外政策 政治传统
  • 简介:作为大唐遗韵的"唐三彩",如今已不再繁华。不仅技艺的传承创新处于"尴尬"局面,而且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在大机器生产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效率的产出一定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的不二法宝,而"唐三彩"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诱惑",致使"唐三彩"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 标签: “唐三彩”产业 问题 原因 分析
  • 简介:本文认为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置于隋而确立于唐。科举制度的创立是社会经济变动的反映、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以及察举制度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 标签: 科举考试 进士科 明经 投牒 知举官 世卿世禄
  • 简介:对于《礼记·乐记》成书时代与作者的考察,过去多关注于史书记载及前人的评论,而未注意其版本材料的考察。通过比较史书记载的汉初《乐记》的版本及材料来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其作者及时代问题

  • 标签: 《史记·乐书》 《乐记》 《汉书·艺文志》 版本材料
  • 简介:周代天子、诸侯使用多字谥并不少见,文献记载周代同一历史人物的谥号,有时是多字谥,有时是多字谥的省称。由于对多字谥省称现象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学者在校释文献时,对于同一人物的不同谥号,或认定其中必有误载,或改动原作中的谥号,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这些不同的谥号,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为多字谥省称的可能。在没有更多的确切材料予以证明之前,仍需阙疑待考。

  • 标签: 周代 多字谥 省称
  • 简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准则,对编纂年鉴也是如此。年鉴应该实事求是,既要鉴“得”,又要鉴“失”,不誉美,不掩恶,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面目,这样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年鉴的真实价值才得以实现。本人在年鉴编纂实践中,并从已出版的年鉴中发现,不少年鉴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消极方面记述太少。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年鉴 中国 编纂工作 完整性 思想观念
  • 简介:所谓“文体学法要点”,在这里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将语文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文体的阅读策略、方法、技能等,能够自主地运用于自己的语文阅读实践;“问题策略”是指教师依据和运用各种文体的学法要点与规律,从阅读教学的维度将之具体化为学生阅读实践的系统性问题,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成为让学生运用它定向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与途径。这里,我从小学语文教材里常见的若干文本体裁的问题策略来谈谈练习设计。

  • 标签: 练习设计 文体 学法 语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 科学指导
  • 简介:首届新编社会主义方志形成的修志格局、积累的成功工作方法应予以继承.新一轮续修工作在继承首届基础上,对内容、形式、读志用志方面都要有所突破,进行创新.

  • 标签: 地方志 续修工作 创新 篇目设置 计算机技术
  • 简介:资料性著述是对所记述的结果性重要事物,加入相关要素材料而形成的一种编写方式,具有轨迹式、条件式、背景式、做法式、说明式、概括式等表现体式。资料性著述是对方志编写理论的新突破,有利于方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完善和创新志书编写模式,对第二轮修志实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地方志 资料性著述 认识
  • 简介:明人黄暐的《蓬轩类纪》是研究由明前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南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方社会变迁的珍贵材料。关于该书的名称和衍变等问题,自明嘉靖以来即产生歧异和纠葛。近年来由于新材料的影印出版,这些问题因而得以澄清:《蓬轩类纪》为黄暐笔记之原名,而《蓬窗类纪》为误称;其孙黄省曾依据材料归属吴地和非吴地的原则将《蓬轩类纪》分解,重组为《蓬轩吴记》和《蓬轩别记》;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上述主要问题考实的基础上自然得到解决。

  • 标签: 黄暐 黄省曾 《蓬轩类纪》 《蓬轩吴记》 《蓬轩别记》
  • 简介:<正>《蒙-汉语言干扰问题》副标题:中国的蒙古公牍语。作者N.T.卓格拉弗。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出版,莫斯科,1984年,共148页。这本书以元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官方文书、碑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3-14世纪蒙汉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并且还对某些文书及相应的原文的语法特征做了分析。

  • 标签: 相互影响 语言学 科学出版社 两种语言 语言干扰 官方文书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1998年,裘锡圭先生在美国达慕斯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提出郭店楚简中有错别字的问题,“简文字体的风格是粗草的,其文字有许多基本的错误,说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①

  • 标签: 郭店楚简 错别字 郭店简 1998年 国际研讨会 裘锡圭
  • 简介:宇文部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支重要游牧部落。它最初生活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此后东迁进入辽西暨今天的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为另一强大的鲜卑部落慕容氏所并。此后历经十六国、北魏,于北魏末年的六镇变乱中崛起,由宇文泰家族建立北周政权。作为一少数部族,它曾对北方草原及中原地区的历史走向发生过明显影响,因此引起了史学界较广泛的关注,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宇文部的世系问题及与此相关联的其东迁时间。

  • 标签: 世系 十六国时期 考辨 游牧部落 历史走向 中原地区
  • 简介:运用统计学方法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回族教师的成长受主客观方面各七类因素的影响。加强回族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是搞好回族教育的关键,回族教师在这方面的愿望是强烈的。应努力为回族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要注意培养回族女教师、发展回族女子教育。

  • 标签: 回族教育 教师成长 主客观条件 研究报告
  • 简介:就业是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任何时期下的就业,都是政府所关注的目标,人们关心的焦点。当前,就业问题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政府。据占“五普”登记总户数10%的抽样调查资料推算(下同),2000年11月1日零时,龙岩市在业人口为148.48万人,未工作人口51.79万人,分别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74.14%和25.86%。与“四普”比(下同),在业人口、未工作人口分别增长7.50%和26.09%。未工作人口中,失业人口4.43万人,失业率为2.87%,10年上升了1.57个百分点。

  • 标签: 龙岩市 中国 福建 就业问题 人口总量 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