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动脉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期颅动脉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显微外科组和介入治疗组各48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显微外科组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显微外科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在急性期颅动脉破裂治疗中均能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时选择手术方式,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 颅内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外科 血管内介入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34a和miRNA-204的异常表达是否能用于区别慢性胰腺炎(CP)与胰腺导管上皮变(PanINs)。方法用部分结扎大鼠胆胰管和置入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方法建立SD大鼠(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CP-胰腺癌模型,获得16个CP标本和26个PanINs标本。然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种与胰腺癌相关的miRNAs(miR-34a、miR-204、miR-107和miR-21)在这些标本中的表达。两组之间的差异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或Student’s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34a在PanIN-1(1.81±0.12比1.00±0.08,t=2.032,P<0.05)、PanIN-2(1.72±0.11比1.00±0.08,t=1.332,P<0.05)和PanIN-3(2.62±0.14比1.00±0.08,t=4.135,P<0.05)标本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04在PanIN-2(0.59±0.08比1.00±0.12,t=5.037,P<0.05)和PanIN-3(0.51±0.07比1.00±0.12,t=5.385,P<0.05)标本中的表达显著低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1只在PanIN-3(2.23±0.21比1.00±0.12,t=4.485,P<0.05)标本中表达显著高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34a和miR-204在CP发展到胰腺癌的过程中表达异常,可用于区别CP与PanINs。

  • 标签: 微小RNA 慢性胰腺炎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未破裂动脉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应用FD治疗的256例颅未破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256例患者共337个动脉。患者术前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其中170例(66.4%)有较高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在FD释放时或释放后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简称替罗非班组);86例(33.6%)患者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简称常规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动脉的最大径、位置、形态、是否应用弹簧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所应用的支架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6例患者的337个动脉均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为100%。FD均完全覆盖颈且贴壁良好,载动脉通畅。术后有3.1%(8/256)的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其中替罗非班组的发生率为1.2%(2/170),常规治疗组的发生率为7.0%(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256)的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其中替罗非班组的发生率为0.6%(1/170),常规治疗组的发生率为2.3%(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的m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采用FD治疗颅未破裂动脉的患者,在传统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术中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且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颈上皮变治疗中应用冷刀锥切术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取53例试验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3接诊子宫颈上皮变患者),抽签分为试验组(n=27,环形电切术)和对照组(n=26,冷刀锥切术),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16.12±3.24)ml,比对照组(30.18±7.62)ml少,术后(6.85±1.31)d子宫颈愈合,住院(3.44±1.87)d,手术(14.42±2.29)min,耗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70%(1/27),低于23.08%(6/26)的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颈上皮变治疗中,相比于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并发症率更低,具有更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子宫颈愈合、住院耗用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价值探究 手术方案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颅动脉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心理弹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介入栓塞术的颅动脉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研究组,每一组都有31例。对前面一个组采用常规的方式护理,后面一个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最后对比相关数据的指标。结果:干预之后,两个组中研究组的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改善情况要更好一些(P<0.05);干预之后,两个组中研究组的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都要更低一些(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手术后护理的时候采用循证护理的干预有着更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心理弹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动脉患者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后对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动脉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甲组50例均选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乙组50例均选择血管内介入疗法,针对两组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超敏 -C 反应蛋白在内的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在炎症因子水平研究方面,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分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甲组预后效果良好率为(90.00%)对比乙组(70.00%)显高,经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更利于颅动脉患者预后,同时将患者的脑脊液炎症反应降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介入疗法 颅内动脉瘤 脑脊液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动脉患者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后对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动脉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甲组50例均选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乙组50例均选择血管内介入疗法,针对两组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超敏 -C 反应蛋白在内的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在炎症因子水平研究方面,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分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甲组预后效果良好率为(90.00%)对比乙组(70.00%)显高,经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更利于颅动脉患者预后,同时将患者的脑脊液炎症反应降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介入疗法 颅内动脉瘤 脑脊液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伴有腓骨肌挛缩的跗骨综合征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32例经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跗骨综合征合并腓骨肌挛缩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9.3±10.9)岁(范围13~56岁),病程(2.1±1.7)年(范围1~10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跗骨疼痛和腓骨肌腱痉挛;25例病因为踝关节扭伤,4例下肢神经损伤,3例原因不明。根据患者的初始症状分为三组:单纯腓骨肌挛缩患者,先行跗骨清理,症状复发后行距下关节融合(清理+融合组);腓骨肌挛缩合并其他症状者,先行跗骨清理和其它对症手术,症状复发后行距下关节融合(清理+对症+融合组);腓骨肌痉挛性平足患者,直接行距下关节融合(直接融合组)。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日常活动中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36个项目的简短健康状况调查(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随访时间87(40,133)个月。清理+融合组14例,先予以跗骨清理,术后平均7.7个月复发,行距下关节融合;清理+对症+融合组15例,除跗骨清理外,3例行跗骨联合切除,3例行跗骨失神经支配,6例行距下关节稳定,3例行腓骨肌腱松解,术后平均6.4个月症状复发,最终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直接融合组3例,初始症状严重,表现为腓骨肌痉挛引起的僵硬性平足,直接行距下关节融合。32例的AOFAS踝与后足平均评分从术前(27.86±10.79)分增至末次随访(86.34±7.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5,P<0.05);VAS评分从术前(8.00±1.57)分降至末次随访(1.9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07,P<0.05);SF-36评分从术前(35.84±12.12)分升至末次随访(86.20±1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03,P<0.05)。结论伴有腓骨肌挛缩的跗骨综合征由于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优先选择跗骨清理或联合对症手术方法;如果症状复发,选择距下关节融合术,可以最终获得长期疗效。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融合术 挛缩 复发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前移矫治器(MADs)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常用方法之一。成人下颌骨前突通常伴有面部侧貌不协调,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OA)是面部正畸治疗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对上颌的影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上颌相关测量数据,探讨配戴口腔矫治器对上颌气化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6例韩国中面部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进行头面部三维图像重建,每天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治疗12~16 h,每月测量颚骨宽度和上颌体积,治疗完成后拆除口腔矫治器再次行CT扫描。治疗前后数据均采用相关软件进行测量,采用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年龄(25.0±8.7)岁,治疗时间(15.5±5.2)月。治疗后颚骨宽度(38.5±2.0)mm高于治疗前(35.3±3.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左侧上颌体积(20.0±6.0)cm3高于治疗前(18.8±6.5)cm3,P<0.05;治疗后右侧上颌体积(19.7±5.8)cm3高于治疗前(18.5±5.7)cm3,P<0.05。结论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能够增加成人上颌体积,上颌体积增大对副鼻窦的功能以及睡眠相关指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学科合作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绵综合征病因比较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现报道多学科合作成功诊治海绵综合征患者1例,希望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本文就上颌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在本院实施上颌提升同期种植体置入的患者共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例,每组各1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收集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士职业素养、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护理有效的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进而促进治疗过程的顺利展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上颌窦提升 种植体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颌瘘修复中运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上颌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修复)和对照组(组织瓣法修复)各2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0%)较低(P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 上颌窦瘘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脑膜的血管内同时出现大B细胞淋巴者十分罕见,既往仅检索到1例报道。为加深对此类碰撞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该文报道1例脑膜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突发晕厥和肢体僵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额叶脑膜。镜下在脑膜的血管内见大B细胞淋巴,免疫组织化学示脑膜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D2-40阳性;血管内细胞CD20、CD79α阳性。患者术后予以甲氨蝶呤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腰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RN辅助诊断并且手术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合并腰丛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40.6±11.0)岁(范围18~54岁);3周以内的新鲜骨折2例,陈旧性骨盆骨折7例。骨盆骨折AO分型:C1.3型6例,C3型3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8例,Ⅲ型1例;术前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M-RC)提出的肌力评价标准评定:M1级2例,M2级3例,M3级2例,M4级2例。术前通过MRN技术,准确定位腰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采用神经探查松解术或固定物置入联合神经探查松解术进行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7.8±63.8)min(范围150~360 min);术中出血(388.9±293.4)ml(范围200~1 1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19.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7±2.2)个月(范围10~1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根据BMRC标准评定术后肌力恢复情况:M5级6例,M4级2例,M3级1例。1例患者出院后2个月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MRN技术可辅助术者术前充分了解骨折对腰丛压迫、牵拉损伤情况,对神经损伤进行精确定性及诊断,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化、微创化,是对传统腰丛损伤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磁共振成像 腰骶丛
  • 作者: 唐毓金 杨成亮 刘佳 王华 李涛 麦奇光 樊仕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23期
  • 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百色 533000,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百色 533000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显露、骨折复位固定、神经探查减压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LRA显露,骶骨翼骨折及髂关节脱位复位、固定,腰干神经探查、减压松解(合并腰干神经损伤者)治疗12例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4.35±16.32)岁(范围13~5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9.25±25.49)d(范围7~96 d)。骨盆骨折Tile分型:C1.3型7例,C2型1例,C3型4例;8例合并同侧或双侧腰干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分级:完全损伤6例,部分损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周1例,1~2周2例,2~3周4例,>3周5例。手术经LRA腹膜外显露髂关节周围,复位骶骨骨折、髂关节脱位,对于合并腰干神经损伤患者同时行腰干神经减压松解,髂螺钉固定或紧贴骨面放置钢板跨髂关节固定后环。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08±36.83)min(范围105~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981.67±369.44)ml(范围400~1 700 ml);术后复查X线、CT示骨折复位固定好。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4±13.36)个月(范围12~72个月),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71±3.38)周(范围6~12周),无骨折复位丢失、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复查时,8例出现腰干神经损害表现者中症状完全恢复6例,1例部分恢复,另1例术中未行神经探查,术后1年复查无恢复。1例合并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LRA能较好地显露一侧骶骨翼、髂关节至耻骨联合半骨盆环内侧面,能直视下前方松解牵拉及受卡压的腰干神经,结合下肢牵引可达到骨折的满意复位,髂螺钉固定或跨髂关节钢板固定能达到较好的后环固定效果,是治疗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腰干神经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骶髂关节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制性脊柱炎髂关节MRI及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8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MRI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早期病变分级诊断准确率和早期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早期病变分级诊断准确率和早期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MRI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腰部穴位贴敷对产妇产程和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从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98例进行分析。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两个独立小组。参比组产妇使用分娩球进行镇痛干预,实验组产妇使用分娩球联合腰部穴位贴敷进行镇痛干预。分析两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镇痛效果、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均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产妇干预后的镇痛效果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好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进行镇痛干预时,使用分娩球联合腰部穴位贴敷干预能够加速产程进行,减轻分娩疼痛,优化妊娠结局。

  • 标签: 分娩球 腰骶部穴位贴敷 产程时间 分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