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与胰腺术后其他并发症相比,乳糜漏发生率较低,但长期、大量乳糜漏可引起营养不良、免疫抑制、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胰腺术后乳糜漏的发生与术中淋巴结清扫所致的乳糜池或淋巴管损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等有关。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引流液成分分析,现行诊断标准普遍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专家共识标准,但该标准仅适用于孤立性乳糜漏,临床适用价值仍有争议。引流液成分分析和腹部CT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而淋巴管造影不仅可以明确渗漏部位,还具有治疗价值。乳糜漏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通畅引流、调整饮食、生长抑素药物等保守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痊愈,手术治疗较少使用,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术中妥善结扎淋巴管,优化围手术期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漏,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Q-alb)与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入室后采集静脉血样本及脑脊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Q-alb,Q-alb>10.2为存在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于术前1 d采用MMSE量表评估认知水平,术后1~7 d采用谵妄量表分析系统及攻击行为量表评估POD的发生情况和程度。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P组)及非POD组(NP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Q-alb与Aβ1-42、Aβ1-40、t-Tau、p-Tau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Q-alb与PO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Q-alb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P组49例,NP组49例。与NP组比较,P组脑脊液Aβ1-42、Aβ1-40浓度降低,t-Tau、p-Tau、白蛋白浓度升高,Q-alb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比率升高(P<0.05)。混杂因素校正前和校正后,Q-alb、脑脊液Aβ1-42、Aβ1-40、t-Tau、p-Tau浓度均为POD的危险因素(P<0.05)。Q-alb与脑脊液t-Tau、p-Tau浓度呈正线性回归关系(t-Tau:β=0.587,P<0.001;p-Tau:β=0.427,P<0.001),与脑脊液Aβ1-42、Aβ1-40浓度呈负线性回归关系(Aβ1-42:β=-0.762,P<0.001;Aβ1-40:β=-0.531,P<0.001)。P组中Q-alb与脑脊液p-Tau浓度无线性回归关系(P=0.121);NP组中Q-alb与脑脊液Aβ1-40浓度无线性回归关系(P=0.467)。Q-alb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可信区间0.738~0.896)。结论术前较高的Q-alb是椎管内麻醉患者POD的危险因素,且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脑脊液中胆碱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68例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脊柱脊髓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诊断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18例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46例未发生术后谵妄(对照组),4例诊断不明确(剔除)。于病灶切除术前及术后第3天收集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病灶切除术前谵妄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Ach、NE、E、DA、5-HT的基线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谵妄组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77±0.19)μmol/L](P=0.032);其他神经递质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中,手术后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较基线水平[(0.75±0.19)μmol/L]显著降低(P=0.021);NE水平[(1.58±0.28)μmol/L]较基线水平[(1.49±0.21)μmol/L]显著升高(P=0.036);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497);DA水平[(0.86±0.18)μmol/L]较基线水平[(0.82±0.15)μmol/L]显著升高(P=0.045);5-HT水平[(2.94±0.28)μmol/L]亦较基线水平[(2.75±0.35)μmol/L]显著升高(P=0.022)。对照组患者中,仅5-HT水平[(2.90±0.31)μmol/L]较基线水平[(2.76±0.26)μmol/L]显著升高(P=0.016),其他神经递质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谵妄患者的脑脊液中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由此可推测胆碱能神经系统活性减弱和单胺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许是术后谵妄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所施行的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其纳入时间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共计48例。按照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全面护理干预,每组各24例。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GCS以及ADL评分可见,实验组均相比较对照组要高(P<0.05)。 结论: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采取全面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情况,提升其自理能力,从而促进其术后康复。由此可见,该方法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梅毒患者的临床与脑脊液特征,探讨其TRUST滴度下降低于4倍或再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29例治疗半年后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梅毒患者行腰穿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结果229例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20例,无症状神经梅毒15例,HIV感染6例.结论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与梅毒螺旋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要及时腰穿行脑脊液检查以早期发现神经梅毒.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疼痛管理应用于急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术后腹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的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 90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 45例)与观察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除此之外,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腹胀发生率为 3.24%,相较于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腹胀发生率 14.25%低,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运用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腹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脊柱外科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脊柱外科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内容;研究组80例,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与排便时间。结果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后,腹胀持续时间为(2.17±1.14)d、肠鸣音为(4.87±0.39)次/min、排便时间为(14.54±4.9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排便时间,减少便秘发生,有利于术后疗效保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血小板增多的情况以及预后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且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资料,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者纳入研究组,同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术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凸类型、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进行比较,并观察研究组内科会诊及治疗方案、血小板水平恢复趋势以及血栓情况。结果: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2512例,其中22例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88%(22/2512),重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24%(6/2512)。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12),肺部感染和(或)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7)。22例患者经内科会诊后均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行相关检查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2例血小板极度血小板增多患者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随访中所有患者血小板水平呈逐步恢复趋势,最终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不高,主要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手术创伤、贫血状态、感染等因素相关,未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对症处理相关因素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择医院收治脊柱外科手术患者8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回忆、语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P<0.05)。结论脊柱外科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6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83.01±6.77)分高于对照组的(74.96±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某医院骨科明确诊断为AIS并入院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10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AIS患者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运用中文简体 SRS-22 量表进行调查,对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的97例纳入数据分析。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符合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08例,在12个月的随访中,失访11例,失访率为10.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2.81±0.27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05±0.2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15±0.22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为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达到较好水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在术后3个月达到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6个月得到一定改善,在术后12个月到达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