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骨科康复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 6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骨科康复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及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实施骨科康复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术后康复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康复治疗;脊柱脊髓损伤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56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281例);分析其手术切口前后用1%稀碘伏溶液与0.9%氯化钠液联用灭菌消毒(观察组)和单用0.9%氯化钠液(常规组)消毒灭菌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不同消毒剂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后消毒灭菌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用1%稀碘伏溶液消毒手术野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切口用1%稀碘伏液与0.9%氯化钠液联用消毒手术野可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较为确切,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脊柱肿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脊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的方式,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的应激反应和疼痛对比。结果:对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1小时、肿瘤切除时的心率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在手术后6~48小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疼痛护理的方式针对脊柱肿瘤患者在术后进行护理,患者的应激反应普遍较低,改善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为患者建立了治疗信心,减轻了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行加速康复护理对其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本次抽取 66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66例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33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将实施加速康复护理的3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P<0.05)。实验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P<0.05)。实验组护理后FIM评分高(P<0.05)。结论:加速康复护理用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切,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能够提升其功能独立性,进而有助于其术后恢复。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脊柱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术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25),一组应用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n=25),对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矫形外科指数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疼痛、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指标4.00%(1/25)低于对照组患者24.00%(6/25),(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率,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疗法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治疗工作中的正面影响。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60例脊柱骨折患者至A组(30例,实施手术后仅给予常规化干预)与B组(30例,实施手术后采取中医特色疗法,包括穴位艾灸、穴位针刺、饮食调护),随后对比数据指标,明确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经干预,2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ADL)、疼痛评分(VAS)均有改善,但B组相对改善效果更优异,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外科手术对脊柱骨折等骨科疾病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干预成效,而术后配合穴位艾灸、穴位针刺这类中医特色疗法,则有助于缓解疾病及手术所致的躯体疼痛,更是促进了患者身心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选择了132名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和可比性,将她们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名。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采用了循证护理的方式,并将两组的护理成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执行循证疗法的病人在心理健康、身体状况、社交技巧、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生活品质得分都超过了对比组,这些差距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这种差距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泌尿系统感染、腹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便秘的发生率上,观察组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总结:对脊柱外科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其疗效明显,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并且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和便秘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预防脊柱术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7月50例脊柱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观察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患者舒适度评分(术后第3天和第7天),数据用SPSS22.0分析。结果:便秘发生率对照组为10±0.8%,实验组为8例3.1±0.5%(P<0.05);首次排便时间对照组3.8±1.2天,实验组2.2±0.8天(P<0.05);术后第3天舒适度评分对照组6.2±1.5,实验组4.0±1.0(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5.0±1.2,实验组3.0±0.8(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脊柱术后便秘发生率、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同时可进一步探索优化措施和长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2021年3月份-2022年3月份的94例胆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实际选用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保证每一个小组中分别有47例患者,对研究组患者采取观察舒适护理方法,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3天后和7天后的舒适度评分为(6.9±1.4)、(8.9±1.2),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评分为(4.9±1.2)、(5.7±1.8),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对比;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65.96%、29.79%、4.25%,常规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为59.57%、27.66%、12.7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护理过程中,正确应用观察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OR=3.640, 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O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O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