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口腔黏膜表面麻醉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年 1 月的 60 例口腔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提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药方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在使用相应的麻醉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 p< 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采用中药药方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麻醉,可减少麻醉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具有损伤小、经济负担少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内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实施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外院行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45例内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对照组,同期选取本院行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的45例内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及创面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比对照组(22.22%)更低(P<0.05)。结论:将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术用于内痔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早期直肠癌患者50例,将应用EMR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MR组,将应用ESD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S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整体切除率、术后远期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整体切除率、1年、2年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直肠癌患者应用EMR与ESD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ESD手术相对复杂,时间较长,但能够提升整体切除率,降低远期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手术费用较高,可依照患者意愿酌情选择不同手术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介于2016.02-2018.02。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4例。其中,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的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占据优势(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圈套器预切开后再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86例行EMR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圈套器环周预切开后EMR治疗的45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EMR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主要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20±2.42)min,对照组为(10.46±4.02)min(t=0.11,P=0.93);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观察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87.8%(36/41)(χ2=5.830, P=0.02)。2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热、穿孔、狭窄,观察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4%,2/45),对照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9%,2/41)(χ2=0.001, P=0.99)。结论圈套器预切开后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在一次性切除方面较传统EMR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到 2019 年 7 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给予硬化剂注射治疗,实验组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整体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适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I组 44例患者采用 STER治疗, II组 44例患者采用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 100%。 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 46.41±3.09) min,长于 II组的( 18.82±2.03) min,钛夹缝合时间为( 3.47±0.26) min,短于 II组的( 8.03±1.16) min,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 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 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44例患者采用STER治疗,II组44例患者采用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46.41±3.09)min,长于II组的(18.82±2.03)min,钛夹缝合时间为(3.47±0.26)min,短于II组的(8.03±1.16)min,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及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5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成两组,按照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的大小将其分成高压力组(42例)及低压力组(43例),针对两组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压力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血浆D-乳酸检验水平、肠鸣音时间、术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优于高压力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保证手术视野及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建立较低CO2的气腹压力对于术后肠道黏膜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较小,促进恢复。
简介:摘要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十分罕见,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体,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5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腹胀,时有腹部胀痛不适、反酸。超声内镜见食管隆起病灶处有一局部中等偏低回声区,似起源于黏膜肌层,与黏膜下层关系密切,组织学上肿瘤由多个腺性囊肿组成,囊肿由两层细胞覆盖,内层腺上皮细胞和外层基底细胞,细胞温和,无明显异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腺上皮和基底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5/6,基底细胞阳性表达p63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病理医师应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简介:鼻相关淋巴组织是上呼吸道的重要淋巴组织,在鼻的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鼻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鼻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意义做一综述。
简介: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女,16岁。1岁开始发病,持续存在口腔、皮肤、甲板损害,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简介:摘要: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耳鼻喉科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的最佳措施。通过对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中来院确诊的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的 140位患者的病例研究,并对其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组,其中对照组 60例,观察组 80例。对照组的 60例全部按照常规治疗进行诊断,即采用康复新液体浸透的明胶海绵贴敷于伤患表面,而观察组的 80例则通过微波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随访 2-4月,对这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效果的综合对比。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的 80例的有效率为 93.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在 70.3%,两者优劣一眼而知,并且在观察过程中两组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由此可知,采用微波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并不伴随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与分析佩戴活动义齿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和诱发口腔黏膜损伤的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门诊想要更换活动义齿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活动义齿类型和活动义齿使用时间,利用调查结果分析活动义齿和口腔黏膜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局部活动义齿出现口腔黏膜病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全口活动义齿,所以活动义齿的类型和口腔黏膜病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活动义齿的佩戴时间增加,出现口腔黏膜损伤的可能性越高,口腔黏膜病的出现和佩戴义齿的实践有直接关系。结论活动义齿相关性口腔黏膜病的发生主要为佩戴活动义齿的类型和佩戴活动义齿的时间。需要对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病的人群进行相关的口腔健康检查和教育,提升活动义齿佩戴者的咀嚼功能,延长活动义齿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