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党参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给大鼠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羟胺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丙二醛(MDA)的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胃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胃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大鼠胃组织匀浆中总蛋白的浓度;采用Guth法测定胃溃疡指数;Lacy法进行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分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党参甲醇提取物12g/kg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达59.8%,并且能够提高SOD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党参无水乙醇提取物8g/kg和4g/kg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提高SOD活性,降低组织中MDA含量。结论:党参提取物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磷酸铝凝胶联合在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4例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分别予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的趋势,探讨二者在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的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和VEGF表达异常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的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检查在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克拉玛依地区居民中疑有胃部疾病的1687例患者进行口服超声造影选择性筛查,其中有71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进一步行电子胃镜检查,以胃镜下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为对照,分析二者联合诊断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胃部隆起性病变、胃壁层次及周围脏器情况,与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胃息肉94.3%,胃恶性肿瘤90.9%,间质瘤87.5%,异位胰腺、囊肿100%.结论胃镜联合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方便、准确,可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可弥补单纯电子胃镜检查的不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胃镜检查;口服超声造影;病理检查;胃粘膜隆起性病变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1-01
简介: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min,置入深度为3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h和1、4、6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h~1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4%乙酸作用于直肠1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老年患者用药管理措施来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口服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把280例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药宣传教育;干预组实施综合预措施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临床实施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结果表2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3显示出现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老年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掌握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能明显减轻口服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FF1在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F1在胃癌、正常、肠化胃粘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等不同癌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主要分为单聚体、二聚体和TFF1复合物,其中TFF1复合物的含量最高;TFF1在胃癌旁组织和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正常胃粘膜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旁组织的TFF1表达比正常胃粘膜高,中、高分化胃癌的TFF1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F1在低分化胃癌、肠化、食道癌及其旁组织上无TFF1表达。结论TFF1在正常胃粘膜中主要存在的分子形式是TFF1复合物,对胃粘膜有良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与癌症的抑制和分化机制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g水杨酸钠加入100m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m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组(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外(P〉0.05);与模型组(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让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同时也打开了患者的心里空间,消除了其的不良情绪,令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治疗当中,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天疱疮、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年龄≥60岁的患者组量表总分分别高于〈60岁的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在疾病引起的疼痛与功能受限、社会与情感因素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患者填写量表进行的自我评估,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需求,可指导医生针对性的调整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法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黏膜活检组织检查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人数各400例,观察组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黏膜染色,并多点取材活检;对照组在进行常规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仅在肉眼镜下所见情况下进行取材活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胃癌178例,早期胃癌36例,检出率为20.22%,对照组胃癌127例,早期胃癌15例,检出率为11.8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复合染色黏膜活检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检出率比较高,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