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内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可独立步行>10m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选择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步态)作为工具,测试两组对象的动态足底压力及步态,并比较。结果第一,比较足底压力峰值,脑卒中偏瘫者与正常人的表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脑卒中偏瘫与正常人步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指标存在相关性,如步宽、步速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关节过度活动(GJH)患者平地行走及下坡步行时膝关节步态图特征。方法招募18~24岁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排除膝关节外伤史等),分为全身关节过度活动组(GJH组,Beighton评分5分,21人)和正常组(49人)。采集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2000、Lysholm评分等问卷调查膝关节功能,测量Beighton评分系统的指标。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受试者平地行走和下坡步行时的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屈伸自由度上,平地行走时GJH组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但在下坡步行时,在摆动相GJH组较正常组表现出更大的屈曲角度,最大屈曲角度:(67.40±5.48)°vs (62.27±6.57)°(t=-2.961,P<0.01)。与正常组相比,在内外旋和前后位移自由度上,无论是平地行走还是下坡行走,GJH组均表现出较大的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平地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3±0.45)mm vs(0.23±0.27)mm(t =-4.713,P<0.001),且在下坡行走时,外旋角度和前向位移,支撑相中期12%前后位移:(0.78±0.62)mm vs (0.20±0.36)mm(Z=-3.873,P<0.001),增大更明显。结论GJH患者在下坡步行时表现出更明显的步态参数的变化,以适应功能需求更高的下坡运动,可能是由膝关节周围肌肉来代偿的。针对步态参数的异常,可通过步态再训练及关节稳定性训练,以增强关节过度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从而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为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使用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痉挛指数、步态情况。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和痉挛指数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分值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下肢运动功能为20.59±2.07(分)、电针治疗组为23.44±2.19(分),康复训练组痉挛指数为9.07±1.12(分)、电针治疗组为8.51±1.05(分),(t=8.820,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对照中,治疗前连照顾步频和步速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步频为70.22±3.16(步/分钟)、电针治疗组为72.85±3.29(步/分钟),康复训练组步速为0.51±0.06(m/s)、电针治疗组为0.61±0.05(m/s),(t=8.17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研究康复训练治疗对于帕金森患者改善步态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一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二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模式开展治疗,但是研究组添加康复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干预,同时训练患者的步态平衡;而对照组不采用康复治疗的模式开展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关评分,分别是UPDRSIII评分、步态分析、物理测量,然后得到康复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的步态改善的作用结论。结果:经过两周的实验调查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帕金森患者的步速、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都要优于对照组的数据。结论:康复治疗训练能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诊治经验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减重代谢外科4 255例施行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125例,女3 130例;手术年龄为(31.3±4.5)岁;体质指数(BMI)为(36.5±6.4)kg/m2。手术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术(SG)2 397例、胃旁路术(RYGB)489例、袖状胃切除+空肠旁路术(SG-JJB)1 028例及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流术(SADS)341例。研究纳入标准:(1)因肥胖或2型糖尿病接受减重手术;(2)手术方式为SG、RYGB、SG-JJB及SADS;(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接受修正手术和同期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的诊断标准为术后1个月内发生且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级的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减重代谢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4 255例患者中有22例(0.52%)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1.1±9.9)岁;术前BMI(36.9±8.2)kg/m2。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10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1例术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例术前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Ⅲa级9例(0.21%)、Ⅲb级11例(0.26%)、Ⅳa级1例(0.02%)及Ⅴ级1例(0.02%)。不同手术方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SG手术0.17%(4/2 397)、RYGB手术0.61%(3/489)、SG-JJB手术0.58%(6/1 028)及SADS手术2.64%(9/341)。常见严重并发症为漏0.28%(12例)、出血0.14%(6例)及梗阻0.05%(2例)。(2)早期严重并发症的转归:Ⅲa级并发症:包括8例漏和1例不明重症感染,经抗感染、介入下放置胃管、空肠营养管及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后痊愈。Ⅲb级并发症:包括5例出血,再次手术后痊愈;4例漏,其中3例修正为RYGB、1例行漏口缝合修补后痊愈;2例肠梗阻均行松解后痊愈。Ⅳa级并发症:为1例SG术后呼吸衰竭伴呕吐误吸,经重症监护治疗后痊愈。Ⅴ级并发症:为1例SG-JJB术后腹腔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死亡,术中证实出血部位为胃短血管断端活动性出血。(3)减重代谢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是影响减重代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1.3岁(OR=5.423,95%CI:1.004~29.278,P=0.049),手术方式(SADS:OR=19.758,95%CI:5.803~67.282,P<0.001;RYGB:OR=9.752,95%CI:2.456~38.723,P=0.001;SG-JJB:OR=5.706,95%CI:1.966~16.559,P=0.001)是减重代谢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安全性高,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漏、出血及梗阻,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提高诊治效果。患者年龄及手术方式是减重代谢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减重代谢手术(MBS)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436例M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BS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436份,实际有效问卷4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48%。结果425例MBS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44±14.79)分,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37.11±55.2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学历、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和出院指导质量是MBS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9.1%。结论在ERAS模式下,MBS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不高。医护人员应该结合减重代谢患者术后管理要求,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针对性地给予干预和支持,建立早期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制定完整的出院计划,全方位地开展出院教育和随访,提高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和出院准备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2,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9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麻醉前行双侧T6、T9椎旁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手术结束后待肌松监测T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转入普通病房后,每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采用羟考酮+氟比洛芬酯行PCIA。当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4分、按压镇痛泵无效时,行双侧T7椎旁神经阻滞补救镇痛,每侧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QoR-15量表评价术后恢复质量;记录TOF比值≥0.9的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转入PACU时的SpO2、PACU期间最低SpO2及SpO2<92%发生情况;入PACU后30 min时记录肌松残余发生情况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情况和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时QoR-15总分、术后48 h内羟考酮累计消耗量、补救镇痛率、头晕、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S组术后24 h时精力充沛评分、工作活动评分和紧张焦虑评分升高,TOF比值≥0.9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肌松残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采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有利于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采取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腹腔镜减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相比采取常规护理的减重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更高,因此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保证腹腔镜减重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手术顺利完成。评估患者对围术期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数据对比明显发现,患者对围术期综合护理的认可度更高,相比常规护理更加满意,对比存在较大数据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保证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结论:为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还能减少腹腔镜减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对围术期综合护理的认可度更高,因此有利于维护临床医患关系,对促进减重手术患者机体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肥胖症患者实施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对于减重所发挥的效果,并观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30例肥胖患者,对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分析患者的资料和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 。应用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后 1、3、6、12 个月体重、BMI; 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体质量与BMI持续下降,各项代谢指标数据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舒更葡糖钠对重度肥胖患者腹腔镜减重手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例重度肥胖患者,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术毕,对照组行新斯的明+阿托品治疗,观察组加用舒更葡糖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前、术后24 h恢复质量(QoR-15)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OF比值更快≥0.9、术后更快拔管、转入PACU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更低、PACU停留时间更短(P<0.05)。术后24 h,两组QoR-15评分降低,但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可进一步加快重度肥胖腹腔镜减重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 提高术后24 h恢复质量。
简介:【内容摘要:】音乐课是双减政策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音乐科目纳入中考后,各校对音乐的重视度提高,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课堂质量,走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细节,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渗透音乐要素教学,提高课堂创新创编合作能力,让课堂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散发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