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高于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痊愈出院,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凝胶膏剂组、阳性组伤湿止痛膏及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高、中、低剂量组(3cm×3cm、2cm×3cm、1cm×3cm)。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尾根部皮下皮下注射胶原乳液免疫建立CIA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的足趾肿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初次免疫后第28天,双藤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1cm×3cm各组与空白凝胶膏剂组比较,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HE病理切片显示,双藤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剂量下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CIA大鼠模型;双藤痹痛凝胶膏剂能够抑制CIA模型大鼠足趾肿胀和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其关节炎指数。
简介:[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各30例,治疗组采取小针刀联合双极电凝术微创治疗,对照组Ⅰ采取单纯小针刀治疗,对照组Ⅱ采取双极电凝术治疗.[结果]90例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Ⅰ优良率为36.7%,对照组Ⅱ优良率为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1),而对照组Ⅱ疗效又优于对照组Ⅰ(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痛点双极电凝术微创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不需要住院、患者容易接受、在基层容易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3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其中70例阑尾切除术中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70例标本中,47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7.14%,分离出细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5株(73.8%),革兰阳性菌15株(24.6%),真菌1株(1.6%)。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31株、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0株。真菌1株为白色念珠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尽相同。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脓液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可以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4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有14例为髂动脉,其中3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1例为内置支架术;13例为股浅动脉,其中2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为内置支架术;6例为动脉,其中1例为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为内置支架术;9例为膝下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结果上述病例没有手术死亡的情况发生。14例髂动脉患者都取得成功,9例股浅动脉患者取得成功,引起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例,3例介入患者失败转为实施人工血管转流手术;4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3例膝下动脉患者取得成功。术后对患者平均进行20个月的随访,实施髂动脉单纯球囊扩张术的1例患者一年后再次产生狭窄,患者实施内置支架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有效、安全、恢复快、创伤小等明显优点。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性紫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性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简介:目的:研究保妇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粘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保妇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7,4.14,8.28g/kgig给药,连续给药4周,采用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用ELA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子宫组织ICMI-1(2.03±2.76)和TGF-β1(9.03±2.76)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妇康2.07~8.28g/kg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炎症反应,高剂量组(8.28g/kg)、中剂量组(4.14g/kg)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4.11±1.29)的表达下降最明显;低剂量组(2.07g/kg)ICMI-1和TGF-β1mRNA的降低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4.14~8.28g/kg)的IL-6和TNF-α明显降低。结论:保妇康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下调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减轻盆腔组织粘连,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经济安全、省时省力、操作可行性的手工清洗后消毒方式。方法对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湿热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干热消毒法。结论干燥柜应用于干热消毒法其作用同等于湿热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但比后两种方法经济安全,省时省力,是操作可行性的一种手工清洗后的消毒方式。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基因启动子-238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的相关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Ovid、WileyOnlineLibrary、EBSCO、ElsevierScienceDirect、Springer、Goolgescholar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或未发表TNF—α基因启动子一238位点多态性与AS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分析最终纳入的文献。结果17篇文献共纳入1899例患者和2381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提示在总人群(OR=0.96,95%CI:0.76一1.21,P=0.720)、亚洲人群(OR=1.38,95%6/:0.84~2.24。P=0.200)、非亚洲人群(OR=0.97,95%6/:0.61—1.55,P=0.900)均不能明确TNF—Ot-238位点(GA十AA)vs.GG基因型与AS间存在关联;非亚洲人群(OR:0.40,95%CI:0.08~2.03,P:0.270)均不能明确TNF-α-238位点(GG+GA)VS.AA基因型与AS间存在关联;在总人群(OR:0.95,95%6/:0.52~1.74,P=0.870)、亚洲人群(OR=1.39,95%6/:0.90~2.14,P=0.140)、非亚洲人群(OR=0.79,95%6/:0.33~1.86,P=0.590)均不能明确TNF—α-238位点GVS.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AS间存在关联。结论Meta分析显示总人群、亚洲人群和非亚洲人群TNF—α-238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多态性与AS间均未显示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