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氧以及缺氧后复氧条件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方法饲养SPF级SD大鼠,雌雄配对生产后,取出生24h内的SD乳鼠并处死,取乳鼠分离出海马,无菌条件下制成悬液。经过培养以及传代、鉴定后,取第4代神经干细胞(NSCs)作为实验对象。用氯化钴制备缺氧、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复氧组,每组在4h、8h、12h、16h后分别行NSCs形态学观察,NSCs的增殖变化,iNOSmRNA的表达,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缺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氧条件下iNOS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氧8h时iNOSmRNA表达最多,此时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达到最高值。缺氧/复氧8h后iNOSmRNA减少。随着iNOSmRNA表达量减少,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也随之减少。结论iNOS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起一定的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水平的中老年人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基因型频率,探讨GJB2基因的各种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SNPs)是否与年龄相关性耳聋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方法通过普查共收集到648例中老年人的听力学资料和血样,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四组。提取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利用直接测序方法获得所有样本的基因型,区分致病突变和多态性改变,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突变和多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听力学结果将所有样本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57人)、轻度听力下降组(199人)、中度听力下降组(226人)、重度听力下降组(66人)。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发现4种移码突变,包括235delC杂合突变16例、299-300delAT杂合突变3例、176-191del16杂合突变1例、512insAACG杂合突变2例;1种错义突变109G>A;6种多态,包括79G>A、341A>G、608T>C、457G>A、368C>A、571T>C;3种已报道但与疾病关系不确定的突变11G>A、187G>T、558G>A;5种没有报道过的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会性与专业性双重支持自我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的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4年期间通过社区动员等形式,宣传糖尿病自我管理意义,并在社区招募对象,组建自我管理小组。参与活动共722例。以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为单位,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722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总分为(66.9±17.4)分。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与自我效能得分多元线性关系显示,患者的医保类型、居住地与自我效能得分呈负相关(β’分别为-2.548、-2.351),患者的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糖尿病类型与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β’分别为3.401、0.250、2.53);活动前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效能均有显著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目前我国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仍处于较低水平,足部护理与血糖监测普遍表现较差,患者医保类型、居住地、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糖尿病类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的因素。社会性与专业性双重支持自我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有显著提高。
简介:目的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大鼠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表达分布的差异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白噪声115dB2h3d造模,不处理者为对照组.ABR测听分析噪声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噪声暴露前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n-SOD在螺旋神经节不同区域的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①ABR: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4、8、16、20、32kHzABR阈值均明显上移,以高频听阈变化更为显著;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的阳性表达较底部明显;噪声暴露后,Mn-SOD在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显著增高;且顶部较底部的表达增强更为显著;③Mn-SOD活性测定: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节的Mn-SOD活性与底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噪声暴露后,Mn-SOD活性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有下降,且底部较顶部更为显著.结论Mn-SOD在螺旋神经节顶、底部区域的表达分布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掩蔽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诊治的耳鸣患者78例,经耳鸣匹配检查及残余抑制试验后,随机将59例残余抑制试验阳性患者中的40例纳入观察组,其余19例加上19例掩蔽试验阴性者共3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次/日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70mg,联合2次/日的耳鸣掩蔽治疗每次30min,。对照组采用1次/日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70mg。两组患者疗程两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耳鸣疗效及TH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掩蔽疗法对主观性耳鸣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方法安全、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头晕、嗅觉减退2月余,于2012年5月8日由外院耳鼻喉科急诊转入我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曾在7年前有面瘫病史,有面瘫家族史(两个姐姐和儿子均有面瘫)。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渐进性听力下降、头晕伴嗅觉减退,当地医院耳鼻喉科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治疗期间右耳听力进一步下降至全聋,同时左耳亦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15天前出现四肢轻度不自主抖动,面部及四肢麻木感,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复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治疗1周后,四肢抖动症状消失,但随即出现口角歪斜、左侧闭目不全等左侧面瘫症状,听力损失继续加重至双耳全聋,同时嗅觉丧失,头晕、走路不稳加重,轻度嗜睡,略声嘶,偶有饮水呛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50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25例和治疗组(常规加生长抑素治疗及护理)25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肛门排气、住院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胃肠减压引流量、拔除胃管的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减少和缩短。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显著疗效,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减轻病人的不适,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7.37%(37/38)2.63%(1/3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8.95%(30/38)和15.79%(6/38),两组对应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实现对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认识和识别,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促进整个癌症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恢复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0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及其功能改善情况、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在手术过后半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结果分别是(28.40±5.14)分、(28.47±6.46)分、(28.09±2.27)分,和对照组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升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造成声带麻痹的原因涉及肿瘤、手术、感染等因素。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但对症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常用的有声带注射疗法,甲状软骨成形或加杓状软骨内收术。双侧声带麻痹可通过切除一侧或双侧声带后部,或联合杓状软骨切除术,既缓解呼吸困难又保留发声功能。本文就声带麻痹治疗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简介:鼓室硬化是指中耳黏膜下层或鼓膜固有层中弹性纤维透明样变性,是中耳黏膜慢性炎症或反复急性炎症的终末反应。早在1869年Troltsch首先描述了该病,其病因不清,有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动脉粥样硬化、高钙血症等有关。鼓室硬化的发病机制也不甚清楚,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鼓室硬化是中耳慢性炎症非特异性的不可逆结果。按组织学特点鼓室硬化可以分为硬化型黏膜炎和破骨型黏膜炎,后者可破坏骨质,累及听骨链。也有学者主张根据手术中所见硬化斑块的范围来分型,可分为鼓膜钙化型、锤砧骨固定型、镫骨固定型及全鼓室硬化型,认为这种分型更有治疗指导价值。目前的争论热点在于如何更有效的治疗鼓室硬化,尤其是镫骨固定的病例。本文主要对鼓室硬化的治疗进行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道肉阜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护理等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这类疾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6例尿道肉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同时给予患本组106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及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且本组患者中97例患者治疗后术前症状消失,9例患者出院时仍伴有尿频、尿急症状,但患者均在出院后一个月内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