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MYBPC3基因突变类型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临床表型及不良预后的关联。方法使用panel二代测序,检测529例HCM患者和307例健康对照的8个肌小节HCM致病基因。根据携带MYBPC3突变情况,将MYBPC3突变阳性患者分为3组:仅携带1个MYBPC3错义突变(错义组)、仅携带1个MYBPC3无义或剪切位点突变(截短组)或携带至少1个MYBPC3突变的多突变患者(多突变组)。比较3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计在93例(17.6%)患者中检测到64种MYBPC3致病突变。与未检出MYBPC3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MYBPC3突变患者的家族史阳性的比例更高,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比例更高。在携带MYBPC3突变患者中,多突变组最年轻,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在4.7±3.2年随访期间内,MYBPC3突变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未检出MYBPC3突变患者(校正HR2.00,95%CI1.06-3.79,P=0.033),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增加趋势(校正HR1.80,95%CI0.91-3.55,P=0.091)。在MYBPC3突变阳性患者中,多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校正后HR30.4,95%CI3.01-301.12,P=0.004)和全因死亡(校正后HR25.2,95%CI4.07-156.00,P=0.001)均显著升高,而截短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则未见显著增加。尤其是携带MYBPC3复合突变的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6(75%)例发生心血管死亡。结论MYBPC3截短突变与HCM不良预后不存在相关性。携带多个突变的MYBPC3突变携带者,尤其是MYBPC3复合突变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增。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 基因型-表型 截短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膜部VSD合并膜部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VSD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11例患者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1.6%(11/12),其中包括漏斗状膜部瘤5例,菜花状膜部瘤3例,囊袋状膜部瘤3例。1例囊袋状膜部瘤患者因封堵后仍有直径3mm的中量残余分流,放弃封堵。11例患者中7例术后即刻达到完全封堵;4例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4h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3例,另1例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2天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2±5.2个月(3~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对合并膜部瘤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心脏导管插管术
  • 简介:患者女,78岁.因"腹痛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无发热,无尿黄.门诊查血淀粉酶890U/L,尿淀粉酶15165U/L,以"AP"收入院.3个月前曾因"AP"就诊于某医院.体检:T:36.5℃:,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左侧腹部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 标签: 并发胰腺炎 穿孔并发 老年人自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定(UT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大鼠(ANP)合并肺损伤时肺内ET-1和NF—κB表达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和UTI组,各20只。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假手术组胰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UTI组在ANP制模成功后即从大鼠尾静脉注射UTI10000U/kg体重。24h后处死动物,测血清淀粉酶、TNF—α、肺组织湿/干重比,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和ET-1蛋白表达以及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TI组术后24h血清淀粉酶、TNF—α和肺湿/干重比分别为(5648±378)U/L、(89.19±3.54)ng/L和4.55±0.07,较ANP组的(6799±437)U/L、(183.30±8.18)ng/L和4.89±0.20显著降低(P〈0.05)。假手术组未见NF—κB和ET-1表达,未见凋亡细胞。UTI组NF—κB和E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3)%和(8±1)%,较ANP组的(25±2)%和(13±1)%显著降低(P〈0.05)。UTI组细胞凋亡指数为13.75±1.25,较ANP组的6.90±0.85显著升高(P〈0.05)。结论ANP时肺组织NF—κB和ET-1的高表达可能导致肺损伤。UTI能改善肺微循环,减轻肺炎症性损伤。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定
  • 简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它在急性胰腺(AP)发生发展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褪黑素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ANP)大鼠,观察肾组织Ghrelin和NF—κBp65表达及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褪黑素对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褪黑素 肾损伤 保护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 GHRELIN
  • 简介:近年来关于急性胰腺(AP)发病时炎症性细胞因子,羽TNF—α、IL-1、IL-6和IL-8等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而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CPR、IL-10和IL-15来预则AP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测芒AP患者血清CRP、IL-10、IL-15水平,判断它们在AP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 白介素-10 白介素-15 IL-15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ANP组、罗格列酮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SO组、ANP组在造模前30min股静脉注射10%DMSO(0.2ml/100g体重);罗格列酮组则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罗格列酮(6mg/kg体重)。术后3h、6h、12h分批剖杀,每个时间点6只。检测血清淀粉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取胰头部胰腺组织和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ANP组血淀粉酶、肺MPO、湿干重比、BALF蛋白含量、胰腺及肺病理分值、肺脏TNF-αmRNA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2h时分别为(5353.0±728.2)U/L、(1.12±0.14)U/g、3.00±0.14、(0.438±0.056)g/L、11.17±0.93、8.17±0.75、0.57±0.03和1.53±0.08,均明显高于SO组(P〈0.05或P〈0.01)。罗格列酮12h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847.4±841.0)U/L、(0.84±0.06)U/g、2.13±0.36、(0.283±0.078)g/L、7.75±0.27和4.33±0.82、0.26±0.04和0.84±0.02,均明显低于ANP12h组(P〈0.05或P〈0.01),但仍高于SO组(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ANP大鼠胰腺及肺损伤具有一定程度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TNF-α、ICAM-1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S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1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21例),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中西医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0.8)d、(3.1±0.8)d、(21.5±2.8)d,较常规组的(5.2±1.4)d、(4.7±1.3)d、(32.1±3.6)d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中西医组发生并发症5例,较常规组的8例显著减少(P〈0.01)。中西医组病死1例,转手术1例,常规组病死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胃肠道 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extract,AE)对CV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VB3病毒和原代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并使用AE对模型进行干预,心肌细胞活性、培养基中LDH、CK-MB水平被检测以对AE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检测AE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心肌功能相关基因C-Myc和TNF-α转录水平的变化对AE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病毒组比较,AE能够显著的抑制由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活性减弱和降低培养基中心肌酶水平(P〈0.01);AE能够显著的抑制CVB3病毒的增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E对CVB3诱导的Fas、C-Myc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的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AE对CV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病毒增殖及影响Fas、C-Myc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黄芪提取物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模型 治疗作用
  • 简介:类风湿性关节(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是高通量的差异基因表达研究手段。通过杂交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复杂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ANP)中的作用。因此,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方法分析ANP基因的变化较单个基因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势。李磊等曾报道,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的急性水肿性胰腺(AEP)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但尚未见类似临床重症急性胰腺(SAP)的ANP模型的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报道。故本实验观察ANP大鼠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基因表达谱 牛磺胆酸钠 大鼠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NP基因
  • 简介: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SAP)的主要并发症,是造成SAP高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SAP导致的炎症细胞过度激活和肺部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甚至急性肺功能衰减的中心环节[1]。连接黏附分子C(junctionaladhesionmolecule—C,JAM.C)是近年新发现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分布的细胞黏附分子。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保护作用 细胞黏附分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S、(119.53±52.36)0.5ml·100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 简介:急性胰腺(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最常见的病因为胆石症和酗酒,70%-90%的患者可发现病因而治愈,但仍有10%-30%的患者会有1次以上的复发,这些患者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者,称为特发性急性胰腺(IAP)。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IAP患者资料,探讨内镜超声(EUS)、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磁共振(MRCP)对IAP病因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急性胰腺炎 内镜超声 诊断价值 病因 ERCP MRCP
  • 简介:急性胰腺(acutepancreatitis,AP)是发生于胰腺的炎症性疾病,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研究.目前较多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ANP)模型和腹腔注射雨蛙素制备急性水肿性胰腺(AEP)模型.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左旋盐酸精氨酸腹腔注射建立两种AP模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盐酸精氨酸 腹腔注射 左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简介:围产期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少见,我院2009年收治1例产后PE病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PE进行综合总结分析。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文献复习 胰性脑病 并发 产后 妊娠合并症
  • 简介: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奥曲肽(sandostatin,善宁)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能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是治疗AP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如何使其达到更好的量效比尚少见报道。本文采用2种奥曲肽剂量治疗SAP,以探讨奥曲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疗效比较 治疗 静脉输注 剂量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AP)体外细胞模型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雨蛙素处理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株AR42J细胞建立AP体外模型,再用雷帕霉素(RPM)及AG490干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JAK1、磷酸化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6、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1β、IL-6mRNA表达;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未经雨蛙素处理的AR42J细胞的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β、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9±0.04、0.14±0.08、0.21±0.09、0.12±0.12、0.10±0.02、0.08±0.03、0.02±0.02。雨蛙素处理后,AR42J细胞上述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4h时的表达量分别为0.53±0.09、0.53±0.13、0.56±0.09、0.55±0.10、0.25±0.04、0.25±0.09、0.27±0.07,均较雨蛙素未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再分别应用RPM和AG490抑制24h后,细胞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到0.17±0.03和0.17±0.01、0.15±0.05和0.14±0.07、0.19±0.04和0.19±0.05,它们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值均〈0.05);RPM和AG490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4±11.2)%、(69.7±9.8)%,均显著高于单用雨蛙素处理细胞组的(42.2±12.3)%(P〈0.05)。结论JAK1/STAT1信号通路早期参与雨蛙素诱导的AP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早期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有利于控制AP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 Janus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 炎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胰腺假性囊肿(PPC)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和胰腺创伤。有报道,13%的急性胰腺(AP)首次发作的患者可形成PPc。而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一直存有争议。通常PPC的治疗一直以外科手术以及穿刺抽液或引流为主。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奥曲肽对AP后PPC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对 疗效分析 治疗 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