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门、急诊以及住院收治共计5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分析,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析其原因。结果:5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其中发生53例非计划拔管,实际发生率为10.6%(53/500)。53例非计划拔管,护理因素共19例,12例因固定不当所致,占比为22.64%(12/53);5例因部位选择不当所致,占比为9.43%(5/53);2例因人为因素所致,占比为3.77%(2/53)。非护理因素共34例,33例因自行拔管所致,占比为62.27%(33/53);1例因留置针胶布过敏所占,占比为1.89%(1/53)结论: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众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两种不同针柄固定法与患者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静脉输液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一天采用翻转针柄后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实验组.采用线性模拟评分标尺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疼痛率为24.17%,无痛率为75.83%;而对照组疼痛率为45.83%,无痛率为54.17%,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翻转针柄后固定针柄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其不仅可以增加药液滴注速度,还可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简介: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访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20例尿毒症并发髌韧带断裂、髌骨下极骨折、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等伸膝装置破坏的患者,均行伸膝装置修复术,结合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康复锻炼,临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24,48,72h均给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完成评分后,如果患者疼痛明显,予以口服镇痛药物、肌内注射镇痛剂等对症治疗。术后2,12周复查X线片,并在2,4,8,12周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Insall等于1976年提出的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感染、出血以及血栓形成等表现。复查X线片提示锚钉位置良好,无锚钉松动、移位。术后24h疼痛评分(7.25±0.62)分,48h疼痛评分(5.83±0.72)分,72h疼痛评分(3.58±0.67)分,提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术后12周随访患者均表示膝关节无疼痛,可恢复下地行走。2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44.92±4.64)分,4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51.08±7.04)分,8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65.17±5.44)分,1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88.75±2.70)分,8周前患侧与对侧相比,有疼痛不适感觉,但12周后双膝关节无明显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后配合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第五掌骨颈骨折,又称拳击手骨折(boxer’sfracture),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手部骨折的20%。对于稳定的,掌侧成角〈30°的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甚至无需内外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而对于掌侧成角畸形严重或有明显侧方移位、旋转畸形、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多需要复位后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容易造成关节僵直,因骨折线非常接近掌指关节或者就在关节内,切开复位内固定也容易造成关节僵直,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法治疗移位明显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1例,手术方法简单,外固定时间短,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患者应用PICC导管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于本院实施治疗的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静脉泵入刺激性药物进行治疗,抽取时间即2019.3-2021.3,依据抽签方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两组,25例患者每组,组别是对比组、研究组,对比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方案,研究组给予PICC导管方案,比较组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明显较对比组发生率低,P值<0.05。结论:临床通过静脉泵入方法为患者提供刺激性药物时,实施PICC导管方案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留置针方案,切实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水胶体敷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间大于48小时的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A组非青紫型未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B组青紫型未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C组非青3紫型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D组青紫型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分别观察并记录四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除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24例(24%),非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13例(13%);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预防后,青紫型压力性损伤发生4例(4%),非青紫型压力性损伤发生2例(2%)。结论 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率比非青紫型患儿高。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与改良留置针操作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三基书本常规留置针操作法要求穿刺留置针时,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留置针操作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对患者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8例静脉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从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配合性、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UXE发生率为2.90%(2/69)低于对照组21.74%(15/69),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性及护理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UXE发生率,提高患儿配合度及满意度。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护理干预在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效果作进一步分析。方法:研究筛选出共1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按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不同护理措施的差异性。结果: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护理方法干预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效果显著,临床可行性较高,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