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对老年癌症住院患者的心理痛苦进行动态评估及个体化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重庆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普内科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每周动态评估、个性化干预,干预无效者请心理医师会诊等措施。两组均采用理筛查工具(DMSM)以SDS、SAS量表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实验组出院时心理痛苦程度分值、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的心理评估及个体化干预可及早的发现老年肿瘤患者严重心理问题者,及早的干预和治疗,能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老年肿瘤心理痛苦的筛查-诊断-干预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疾病改善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癌症患者 心理痛苦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h、日间以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性高血压而言,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较高,应该加强血压监测,避免出现高血压危象。

  • 标签: 动态血压 冠心病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中年患者(150例),观察组为老年患者(230例),均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并提高对心律失常及心机缺血的诊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建立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也是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基础,是我国提出的十三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之一。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的正确收集、整理和存放是社区工作质量的具体表现,对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科学统一的动态化管理,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健康档案 动态化管理 社区
  • 简介:摘要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宿主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病,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弓形虫有亲神经性(neurtripic),脑组织是共性出包囊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弓形虫感染对脑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研究弓形虫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在脑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其在宿主脑内的分布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老年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对于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给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7%;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要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检验得出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奥氮平,且不会对血糖、血脂水平造成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奥氮平 血脂 血糖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PCR定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00%,HBVDNA的对数值为7.2±1.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4.5%,HBVDNA的对数值为4.9±1.3。结论HBVDNA是HBV感染后病毒血症最直接的标志,是判断病毒复制最灵敏的指标,同时也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是否具有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但未并发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1组,选取6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随机抽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3组,分别抽取3组人群的血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并对3个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1组及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明显高于对照3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研究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高于研究1组,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肌酐对判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酸 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样本资料,分别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完成血常规检查;比较这两种方式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显微镜检验的PLT、RBC、WBC阳性率分别为99.17%、98.20%、99.97%,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验(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对LY、NE、EO、BA的γ值分别为0.861、0.931、0.864、0.821、0.565,表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对LY、NE、EO、BA的分类结果较好,而对MO的分类结果较差。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验细胞形态具有一定局限性,将其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UF-lO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与显微镜检查尿中管型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住院病人新鲜的尿夜标本,用UF-1000i测定,对其中报告有管型的标本154例以离心法对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UF-1000i系统对管型的检测与显微镜检查尿中管型的检测有一定的差异。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对管型的识别有一定的误差,相关人员必须对自动分析的管型阳性结果用显微镜检查予以复核,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UF-1000i 管型
  • 简介:摘要在尿沉渣检查中能看到其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及析出的结晶物质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自动尿沉渣检测 检测项目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四项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四项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四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检测结果 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采集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6年某县区梅毒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2016年某区梅毒检测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影响梅毒发生的因素。结果在此次试验研究中,共检测2000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72人,临床检出率为0.36%,其中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是影响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梅毒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存在紧密关联,而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查,对于梅毒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梅毒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漳州市医院临床用血中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如何将这一部分血液制品充分利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漳州市医院报废的检测合格的血液制品,调查分析其报废原因,按报废原因及品种将其分为几组,比较这几组数据的大小,分析主要报废原因及对策。结果报废的血制品中最主要的是红细胞制品,其次是血浆。血浆制品主要报废原因是过敏反应、血袋破裂,血细胞制品报废的原因则主要是过期和剂量原因,也有部分是过敏原因引起的。报废原因还因用血科室而异。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充分利用血液,从而节约血源。

  • 标签: 血液报废 检测合格血液 节约血源
  • 简介: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及中成药制剂质量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所抽取的三种不同的党参类药物的中成药制剂质量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近红外光谱示意图,之后通过使用三种党参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党参药物以及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对党参药物使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发现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在近红外光谱中所形成的图像是存在诸多不同的。结论通过对党参使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得出党参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此对党参以及复方丹参片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测,有效的提升了中药以及中成药制剂之间的实际质量检测水平,具有临床检测意义。

  • 标签: 中药 中成药制剂 质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 标签: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表现 工作模式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