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移植术后可发生胆道并发症、排异反应、原发病复发、以及抗排异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等多种并发症,均可影响肝移植术后的康复。笔者采用从肺论治的思路,运用中药成功治疗了1例肝移植术后合并淤胆型肝炎、药物性肝损害、慢性丙型肝炎、腹水、胸水,2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的复杂病例。患者肝移植术后由于各种并发症难以治愈造成术后20个月未能出院,主要表现为腹胀如鼓、口干舌燥,大便溏泄,采用清燥救肺汤加味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对顽固性腹水的中医治疗,除了健脾利湿、理气活血等常规治法外,宣肺肃肺也是一个重要的治法,本医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腹水 肝移植 中医药疗法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例多发伤后MODS合并胎死宫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例患者实施急救配合、术前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脱呼吸机拔气管插管和引流管,生命体征平稳,转出ICU。结论对于多发生的重症患者除给予有效治疗外,良好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多发伤 MODS 胎死宫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激性心肌病,又称为Tako-Tsubo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apicalballooningsyndrome,ABS)等,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事件。心电图特点可表现为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有混淆之处。此类疾病在重症医学领域报道例数相对较少,诊疗上具有一定隐匿性,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需要我们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通过中西医诊疗适时干预,争取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危重病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总结1例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及治疗,从中吸取临床经验,进一步认识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以便于指导以后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四诊合参,抓住这一特殊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分析该病例的辨证论治及临床用药。结果及结论:通过对这一特殊病例的跟踪治疗,说明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为临床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 痴呆 先天不足 痰瘀阻窍 辨证论治
  • 简介:2009年7月31日,在巴巴多斯《东医宝鉴》成功载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1610年8月6日,许浚完成了《东医宝鉴》的编撰,距今已有400周年。

  • 标签: 《东医宝鉴》 名录 遗产 记忆 世界 2009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咳嗽为临床内科常见病症,且临床诊治非常复杂。薛伯寿教授认为治疗咳嗽应“治病求本,气机为先”,临证之时善从肝治肺,擅从疏解少阴、少阳枢机入手诊治咳嗽。通过分享薛伯寿教授应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愈咳嗽1例,展现中医药在治疗咳嗽过程中的显著优势,也体现余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辨证精准、擅抓主症的特点,以期为咳嗽的临床治疗提供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 标签: 咳嗽 四逆散 小柴胡汤 少阴枢 少阳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甲状腺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及预后等。方法 通过回顾学习我科诊疗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很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以手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化学治疗。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发展缓慢,生存期相对长,在临床诊治当中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痛性肿块,尤其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术前肿物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规范化治疗。

  • 标签: 甲状腺 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简介:2009年3月16日,纪念“‘3.17’抗争废止中医案活动”80周年大会暨上海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中心、海派中医论坛揭牌仪式在沪召开。本次会议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及中医临证价值的大背景下召开,明确指出“国医节”是中医界同仁不应该忘却的纪念。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沈自尹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谢建群教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蔡威,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季伟苹处长,上海市名中医、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严世芸教授以及众多著名中医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者共同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医药曲折的发展历史,深切缅怀前辈针对“废止中医案”所作的英勇抗争,指出中医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立足中医,继往开来;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脚踏实地地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 标签: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名老中医经验 医案 揭牌 论坛 上海市名中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andB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 标签: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束缚应激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