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目的调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芬兰Wallac142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上海新波乙型肝炎定量试剂对本院5890例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1至3岁的幼儿(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血清用TRFIA检测HbsAb,看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HbsAb浓度产生的情况。在3岁加强针后检测HbsAb浓度有明显的上升。结果1至2岁的幼儿HbsAb浓度产生的情况比2至3岁的要好,1~2岁左右的儿童的HbsAb>100mU/ml的占39.5%;2~3岁儿童的HbsAb>100mU/ml的占17.8%;3~4岁加强后的儿童HbsAb>100mU/ml的占36.6%。也就是说在经过新生儿期的常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HbsAb浓度在2岁后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加强一针后HbsAb浓度有明显的上升。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HbsAb浓度的高低可作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能力的一种常规方法。也建议幼儿在2岁左右进行一次乙型肝炎HbsAb浓度检测,了解自身的HbsAb浓度以便及时进行疫苗加强。
简介:目的探讨精液取出后液化10-20min处理与液化21~30min处理对人工受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12月行人工授精助孕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精液处理前液化10-20min(176cycle),B组精液处理前液化21~30min(360cycle)。比较组间a+b级精子总数、妊娠率及流产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妊娠率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a+b级精子总数[(58.04-3812)×10^6/m1]低于B组[(66.0±29.4)×10^6/m1]a+b级精子总数。A组妊娠率、流产率分别为21.O%(37/176)、29.7%(11/37),B组分别为16.3%(59/360)、22.0%(13/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男方年龄、卵泡期用药、非男方因素、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与妊娠率有关(OR=6.58、4.57、4.13、4.09,均P〈0.05)。结论缩短精液处理前液化时间对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案例回顾分析了解腔内治疗尿管留置患者术后尿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53例腔镜治疗泌尿外科患者根据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时间的不同分别纳入A、B、C三组,A组患者于术后24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B组患者于术后24-48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C组患者于术后48h以后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结果:术后24h内拔管A组患者术后尿频、尿痛、一过性发热、血尿、腰痛、风险总发生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数据分别为2(3.92%)、1(1.96%)、0(-)、0(-)、2(3.92%)、5(9.80%)、1(1.96%),术后24-48h拔管B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3.92%)、2(3.92%)、1(1.96%)、1(1.96%)、2(3.92%)、8(15.69%)、3(5.88%),术后拔管时间>48h的C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6(11.76%)、4(7.84%)、3(5.88%)、2(3.92%)、5(9.80%)、20(39.22%)、6(11.76%)。结论:腔内治疗尿道置管留置时间越长,尿道感染发生率越高,应于术后48h完成留置尿管拔除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8-2020.8月在我院收治的280例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前者术中采取常规处理,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保温处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鼻咽温度和麻醉效果。结果: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中鼻咽温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保温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拔管时间,促进患者苏醒,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催产素引产时间对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在2018年3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80例孕妇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本次依据催产素引产时间对所选孕妇进行分组,甲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小于8小时,乙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8小时至12小时之间(含8小时),丙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12小时至16小时之间(含12小时),丁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16小时以上(含16小时)。对四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情况、总产程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丁组总产程时间延长幅度相比甲、乙、丙组较大,分别为(8.9±0.8)小时及(6.8±0.5)小时,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丁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上升幅度相比甲、乙、丙组较大,分别为5.00%、10.00%、10.00%及15.00%,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足月羊水过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会随着催产素引产时间的延长不断提升,而且催产素引产时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妇总产程。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脾脏破裂损伤后不同时间内的临床特点,为法医病理学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外伤性脾脏破裂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损伤时间分组,可分A组(损伤时间为0~6h)、B组(损伤时间为7~12h)、C组(损伤时间为13~24h)、D组(损伤时间为25~48h)、E组(损伤时间为49~72h)、F组(损伤时间为73h~7天)、G组(损伤时间为8~14天)、H组(损伤时间>14天),每组各10例患者。均行染色观察,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各患者均可见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在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铁血黄素沉淀、肉芽组织形成、瘢痕组织形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控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措施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红肿、瘙痒、恶心)。结果 治疗组患者通过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的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用药措施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使得药物疗效得以最大化展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影响因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方法:搜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776例妇科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手术方式、患者的心理状况、连续手术等等因素对于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影响。结果:接受首台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理时间则要高于连台手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焦虑的患者,他们的手术室护理时间都要高于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手术,连台手术以及患者本身的心理状况都会影响到手术室的护理时间。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有效地缩短手术室护理时间,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30例纳入试验组给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比较血清炎性因子。结果:试验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妊娠14~24周引产中最佳用药间隔时间。方法纳入2010~2013年中期妊娠引产病历资料,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疗法,在服用米非司酮24小时后用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引产,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时间分为放置后2小时观察宫缩情况再用药和放置后3小时后观察宫缩情况再用药两组。结果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后2小时观察宫缩情况再用药产程发动快,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后2小时观察宫缩情况再用药产程发动快,产程短,产时出血、宫缩乏力、宫腔感染等并发症减少。是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的最佳间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疗营养配餐对产妇泌乳的影响,为产妇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50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营养配餐组和对照组。前者由营养师制订食谱,医院食堂制作;时照组由家人送餐。对两组产妇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用上海医科大学SY-营养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记录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配餐组新生儿体重变化,泌乳始动时问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做好产妇营养配餐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部分时间遮盖与全天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完成临床数据测定的病例108例108眼,随机分为部分时间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各54例,进行屈光矫正、双眼视觉等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部分时间遮盖组轻度弱视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5.46%,全天遮盖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时间遮盖组屈光参差量〉3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62%,全天遮盖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部分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显著,因部分遮盖能提高弱视治疗的依存性,减轻弱视儿童的心理压力,有望取代全天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