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肠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性闭塞16例,其中中心型9例,周围型2例,混合型5例,合并SMA硬化斑块7例;孤立性SMA夹层5例。结果中心型9例:5例行取栓,其中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导管溶栓4例,溶栓后支架置入3例,死亡1例,因小肠系膜缘出血行小肠部分切除1例。混合型5例:行剖腹探查肠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1例;2例行导管溶栓,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另1例辅以支架置入。周围型2例:药物溶栓1例,导管溶栓、碎栓1例,均成功。孤立性SMA夹层支架治疗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结论SMA主干夹层病变首选保守治疗,如果症状不缓解,应积极治疗,以腔内治疗为主;急性肠缺血SMA主干栓塞,首选手术取栓;有时短段主干血栓形成或栓塞,也可以采用导管溶栓,必要时辅以支架。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ICU患者机械通气时封闭式气管内吸痰(CS)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CS,B组采用OS,比较两组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5min的SpO2值、HR、BP;有无痰液喷溅污染;护士吸痰总耗时;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性;VAP发生率。结果A组因吸痰所致SpO2值降低、HR增快、BP升高情况较B组轻微;痰液喷溅污染率、护士吸痰总耗时、VAP发生率有显著下降低;护士对CS依从性明显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值、HR、BP影响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对CS吸痰的依从性更高,因此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16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60人,咪唑安定组56人,异丙酚组以0.25-1.00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咪唑安定组以0.05-0.10mg/kg咪唑安定行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异丙酚0.50-4.00mg/(kg•h),咪唑安定0.05-0.15mg/(kg•h)进行维持,根据不同的RAMSAY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后和苏醒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36.0±6.0)s,咪唑安定组为(55.0±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8.0)min(P<0.01)。两组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用药量增加,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异丙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苏醒后再入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快,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苏团队在ICU心脏骤停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ICU中收治病人及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50例患者临床抢救资料,夜间抢救组医生1人,护士1人(双人组)和白班抢救组复苏团队“医生1-2人、护士2-3人配合心肺复苏操作”抢救病人(团队组)。两种协作方式复苏,其中夜间抢救组(双人组)20例,白班抢救组(团队组)30例,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人组复苏成功率为20%,团队组复苏成功率为46.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ICU中培训复苏团队在心脏骤停病人急救中可使每项抢救措施能及时准确衔接到位,从而提升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的经验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ICU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应用RuschFranceS.a.r.l旋切型经皮气管切开套组和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套装行气管切开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5-12分钟,平均7分钟,仅1例术后少许渗血、1例插入气管导管时稍有困难、2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88%外,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操作精确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愈合后瘢痕小、外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