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SSP-PCR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取流式细胞术和SSP-PCR技术对受试者HLA-B27进行检测,而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与SSP-PCR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检测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者检测结果也有所不同(P<0.05).结论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SSP-PCR方法对HLA-B27进行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流式细胞术;SSP-PCR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9-01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低钠血症在临床表现方面可以分为3类第1类患者为腰椎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27.5±6.5)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8.1±5.2)d,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血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第2类患者为颈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25.2±6.1)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25.7±15.2)d,补钠治疗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第3类患者也是颈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17.4±9.2)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36.5±5.5)d,尿量连续4周>4000ml,经补纳治疗后,可以降低血钠。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为预防脊柱后路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治疗方式主要采取开放引流、闭式灌洗引流、持续封闭负压引流3种,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均有检出致病菌,有17例患者为单重感染,有2例患者为双重感染,有1例患者为3重感染,检出病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对其中8例患者进行了清创引流处理,同时进行换药;对其中5例患者进行闭式灌洗引流处理;对其中7例患者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最短为15天,最长28天,平均(21.2±3.5)天。对发生感染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医学随访,20例患者的感染症状均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其他感染并发症。结论采用闭式灌洗引流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76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骨折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接受治疗时间和脊柱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经过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感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行X线、CT、MRI检查并对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关键词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脊柱创伤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2-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脊柱血管瘤(EVH)的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EVH的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MRI征象,比较MRI及CT对EVH相关征象检出的差异。结果EVH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压脂序列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相应脊椎水平椎管有效矢状径变窄,脊髓、神经根受压。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神经根受压、脊髓马尾受压等征象的检出率MRI高于CT(χ2=24.21、38.69、40.23、38.56,P<0.05),椎体及附件骨质膨胀扩大、椎管狭窄、不规则蜂窝征、椎体压缩等征象的检出率MRI与CT无差异(χ2=3.57、2.80、12.82、2.58,P>0.05),骨皮质破损CT的检出率高于MRI(χ2=34.76,P<0.05)。结论EVH的MRI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可对EVH的侵袭性进行有效评价。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8岁脊柱肿瘤患者共35例,分别收集其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岁,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6例。发生部位:颈椎6例,胸椎14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发生症状至明确诊断时间:良性肿瘤14.3个月,恶性肿瘤2.3个月,平均12.3个月。主要症状:疼痛31例,神经功能障碍20例。良性肿瘤中手术治疗27例,单纯放疗2例。恶性肿瘤中手术治疗且联合放疗和(或)化疗5例,单纯行放化疗1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7年。良性肿瘤治疗后疼痛症状大多减轻或消失,神经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恶性肿瘤3例死亡,1例肺部转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发病率低,良性及原发性肿瘤较多,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对于尽快明确肿瘤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目前是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则是其关键步骤且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简介: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51-02摘要目的分析乌体林斯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4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2HRZE/4HRE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药物辅助治疗,综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菌阴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及空洞愈合速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实中,针对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给予乌体林斯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痰菌阴转的同时,加速患者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