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职业病科宁夏753200)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在治疗尘肺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尘肺合并AECOPD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炎、祛痰、平喘、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二羟丙茶碱注射液。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二羟丙茶碱有协同作用,在治疗AECOPD上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70 g,来源于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缺血再灌注(I/R组)和盐酸羟考酮组(Oxy组)。I/R组夹闭腹主动脉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Oxy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后6、12、24 h评价后肢功能运动评分。再灌注24 h时取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结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率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ham组(7.00、7.00、7.00分)比较,I/R组和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分]、12 h[(3.33±0.52)、(4.83±0.41)分]、24 h[(4.17±0.75)、(5.67±0.52)分]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F=161.250、141.150、43.400,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3.42±0.90)%]比较,I/R组[(29.58±6.40)%]和Oxy组[(9.42±2.11)%]细胞凋亡率升高(F=146.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6.83±1.27、7.08±1.56、4.58±1.08)比较,I/R组和Oxy组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水平升高(F=308.000、214.530、381.6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12 h(3.33±0.52、4.83±0.41)、24 h(4.17±0.75、5.67±0.52)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F=152.460、126.480、46.750,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轻,细胞凋亡率[(29.58±6.40)%、(9.42±2.11)%]降低(F=109.320,P<0.05),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表达上调(F=165.310,P<0.05),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下调(F=159.350、142.1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喉显微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喉显微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2~65岁,体重42~8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n=6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常规去氮给氧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1+芬太尼3.0μg·kg-1(F组)或丙泊酚2.0mg·kg^-1盐酸羟考酮0.1mg·kg^-1(O组),以1.0mL·s^-1的速率静脉推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观察1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然后再给予米库氯胺2.0mg·kg^-1,待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前(T0)、静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1min(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5min(T3)、拔管后3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Glu),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呛咳反应(FIC)发生率;麻醉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喉疼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O组在T2、T3、T4时点NE、Cor、Glu、MAP、HR虽有所升高,但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点,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NE、Cor、Glu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O组T0与T1时点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FIC的发生率18例(30%)明显高于O组的0例(P<0.05);术后呼吸抑制F组发生率6例(10%)明显高于O组的1例(1.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10例(16.7%)明显高于O组的2例(3.3%)(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咽喉疼痛、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0.1mg·kg^-1)作为全麻诱导辅助药可以增强心血管稳定性、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104例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4组,每组26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采用盐酸羟考酮5mg,Ⅱ组在气管插管前及术后均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2.5mg,Ⅲ组在术后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mg,Ⅳ组在气管拔管后予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mg,观察4组记录术后0、1、4、8、12h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24h总镇痛效果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Ⅰ、Ⅱ、Ⅲ组患者在术后0、1、4h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Ⅳ组(P<0.05);Ⅰ、Ⅱ、Ⅲ组患者在24h镇痛效果评分均高于Ⅳ组(P<0.05);Ⅳ组患者2例追加曲马多,1例出现恶心呕吐,其余患者均未追加镇痛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气管插管前和术后分次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全麻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啶联合盐酸羟考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组(A组,30例)及盐酸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组(B组,30例)。分别在术后给予盐酸羟考酮+托烷司琼及盐酸羟考酮+托烷司琼+右美托咪啶进行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镇痛、镇静评分,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眩晕、躁动、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治疗满意度评价。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镇痛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盐酸羟考酮联合应用术后镇痛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适度镇静,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晚期癌症患者在出现中重度癌性疼痛时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将2019/11-2020/11期间治疗的86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运用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的对照组43例与运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的观察组43例。探究用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调节效果。结果:用镇痛药前患者疼痛严重导致生活质量较差(P>0.05),用镇痛药后,运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观察组患者与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更好(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生理机能、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等维度)提高幅度大(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行镇痛治疗时运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获得比硫酸吗啡缓释片更好的镇痛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弱化二阶梯治疗用于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癌性疼痛的患者46例,用随机检查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23例患者给其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23例患者使用常规二阶梯应用曲马多缓释片,服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疼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95.65% ,对照组为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 +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7年 8月 -2018年 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10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参考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 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基础,接受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6.2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75.47%,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施以缬沙坦 +氢氯噻嗪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含量的方法。在色谱柱为IonPacSCS1(4mm×250mm),保护柱为IonPacSCG1(4mm×50mm),淋洗液:甲烷磺酸(4mmol/L)+乙腈(26%),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7μL,紫外检测波长:215nm的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在0.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7、0.9999,检测限分别为0.012、0.002μg/mL,回收率分别为98.11%、94.24%。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卡托普利片的质量控制。
简介:1例6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厄贝沙坦(150mg/a),因疗效不佳将厄贝沙坦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原剂量继续服用。首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约8h,患者左上肢皮肤出现红斑、局部水疱伴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次日患者周身皮肤充血、水肿,可见弥漫性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及水疱疹,颜面、躯干、手足可见大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严重,颜面、眼睑水肿明显,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d。第6天,患者皮肤充血减轻,皮疹颜色变暗,水疱疹减少。停用地塞米松,给予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d。第8天,患者躯干、上肢和眼睑处皮肤红斑渐消退,皮温正常,部分结痂。11d后随诊,皮损全部消退。
简介: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对1级、2级高血压中危组和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5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中危组和心力衰竭者给予依那普利氢氯噻嗪联合口服治疗。在给药治疗期间每周测血压一次,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心律,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85例1级、2级高血压中危组患者,显效58例(62.8%)有效14例(16.8%)总有效率为84.7%降压幅度:收缩压(SBP)平均下降(29±8.1)mmHg(P〈0.01)。舒张压(DBP)平均下降(15±5.4)mmHg(P〈0.01)伴有心功能Ⅱ级Ⅲ级、心力衰竭症状17例,有效控制12例(7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两种药是价廉而有效、安全的降血压药,对1级2级高血压中危组均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基层农村实用,多数高血压患者能够接受合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