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体成型单与双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我科室的60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单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观察组,n=30),双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手术用时、骨水泥用量情况对比,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成型单与双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96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被选取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8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度6月-2021年度6月期间。实验组采用单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穿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两给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中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临床症状改善间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采用单或双入路经皮穿刺体后凸成形(PKP)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单入路PKP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双入路PKP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2组的VAS、ODI、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相比差异微小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手术用时、失血量、住院时间、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为观察组较少或较低P<0.05。结论:对于OVCFS患者采用单入路PKP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整体手术质量。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d,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治疗优良率为96.0%,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固定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 钛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1例、T1220例、L133例、L212例,为L1,21例和L2,3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43例,PROFILE钛19例,ALPS钛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 标签: 钛板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钛网 前路减压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建模及稳定性。方法:以2019年09月~2021年0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髋臼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材料,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对应骨折模型,模型Ⅰ为逆行经皮拉力螺钉模型,模型Ⅱ为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模型,软件模拟站立及坐位,采用同样方式对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模拟相应体位后,结果显示,模型Ⅱ髋臼处最大应力、位移距离、骨折线所有节点位移平均值均大于模型Ⅰ,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大于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值得运用该治疗方式。

  • 标签: 髋骨臼后柱骨折 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间融合(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后路间融合器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开窗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据手术前后的CT检查、X线片及Macnab评分来判定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及治疗优良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其后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内固定器 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结核、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胸腰段体结核16例,胸腰段肿瘤4例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和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IATE和TSRH内固定。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采用X线、CT及MRI检查,见内固定位置满意,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有神经症状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结核和肿瘤患者,采用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ZPLATE和TSRH内固定疗效满意。

  • 标签: ZPLATE TSRH 内固定术 治疗 胸腰段 椎体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应用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对照组18例应用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活动能力评分及VA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显著(P<0.05);②虽然观察组手术时间(106.5±3.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但Cobb角(2.6±0.9)度、伤压缩率(12.5±1.9)%、椎管侵占率(12.2±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坚固内固定围手术期内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实施围手术期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疼痛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上颌骨骨折接受切开复位钛坚固内固定患者实施围期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应用效果 上颌骨骨折 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对比内固定结合体成形与单纯内固定对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50例,应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体成形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征,促进其恢复,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Cobb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固定和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为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高压缩比、Cobb角指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伤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对照组指标(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特征,缓解了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抽取4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48例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施行单纯内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将实施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治疗的2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胸腰椎功能优良率高(P<0.05)。实验组Frankel分级较优(P<0.05)。实验组高压缩比高,椎管侵占率低(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体成形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内固定结合体成形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提高高压缩比,降低椎管侵占率。此种式可推广于临床。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胸腰椎功能 Frankel分级 高压缩比 椎管侵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间融合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间融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术室程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QOL(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间融合患者的程护理中,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扩张通道 腰椎钉棒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术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在神经肌肉性脊柱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摘要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两组,掌入路(A组,20例),背入路(B组,12例),掌、背入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其中8例骨折骨质缺损较多,中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A组优良率90%明显优于B组91.6%(P<0.05)。结果掌、背手术入路对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影响、各有优缺点,掌入路术后功能恢复优于背入路。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背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