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和预防产后乳汁淤积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 本院 201 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 收治的产妇 244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 122 例,采用 常规护理 ),观察组( 122 例, 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产后乳房护理 ),收集分析两组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情况 。 结果: 观察组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并且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产妇采用乳房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对 初产妇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认知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初产妇当中随机抽取 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包含有 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产后增加人文关怀,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加良好,而且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初次泌乳时间短。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到初产妇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认知中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接诊的产妇中选择 94例。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均为 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展开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统计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为 78.7%,观察组为 95.7%,数据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新生活质量,观察组产妇性欲、性唤醒、性高潮及性交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 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产后康复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性功能与性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 目的:本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泌乳、肛门排气和产后抑郁的影响,选取更合适的护理方式。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9年 01月至 2019年 06月来我院就诊的初产妇 106例,均选择剖宫产分娩,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 53例),对照组( 53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产妇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中度、重度抑郁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更好满足产妇需求,能促进早泌乳、肛门排气,改善产后抑郁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开展产前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6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产妇的分娩时间在2019年1月~12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360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2组产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产后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 分娩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发生率71.67%、阴道引产发生率18.89%、剖宫产发生率9.44%,依次与对照组49.44%、28.89%和21.67%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4小时的失血量(149.85±12.39)ml要少于对照组(255.76±18.67)ml,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失血量和剖宫产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要点。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 于 我 院收治并护理的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 患者 30 例, 通过 完全双盲法 将其分为 常规 、 实验 两组, 各 15 例。常规 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护理; 实验 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抑郁、焦虑评分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价值 P > 0.05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且 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 P < 0.05 ) 。结论 : 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较高,降低了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辅助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推荐使用 。
简介:摘要种植义齿是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有效修复方法。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的牙周炎或根尖周炎可造成较大范围的骨质破坏,患牙拔除后还可导致上颌窦的不断气化,造成剩余牙槽嵴骨量不足。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增加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的常规治疗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扩大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其术后的成骨效果关系到种植义齿的长期预后。临床中不同病例术后的实际成骨效果不同,研究表明上颌窦的解剖及病理因素、手术术式及是否植骨、种植体突入上颌窦的高度、种植体植入时机、骨移植物的选择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均可能影响术后成骨效果。本文就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内成骨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种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与开放式入路对前颅底肿瘤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6.68±8.54)ml]少于对照组[(72.23±14.56)ml],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24±0.42)、(7.20±1.88)、(14.76±2.95)d]短于对照组[(3.30±0.59)、(11.29±2.54)、(20.08±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P<0.05。结论与开放式入路手术比较,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