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日常活动护理,包括肩关节功能锻炼、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活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日常活动 护理效果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疼痛管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提升儿童疼痛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综合疼痛管理策略,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及家长教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缓解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VAS评分和FPS-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平均缩短30%,家长满意度提升至96%,相比对照组的80%有显著提高。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综合疼痛管理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并提高家长的满意度。该策略为儿童疼痛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临床路径,值得在儿科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疼痛管理策略的差异性反应,以优化疼痛管理方案,实现更精准的疼痛控制。

  • 标签: 儿科护理 疼痛管理策略 临床应用 效果评估 VAS评分 FPS-R评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护理领域,血透室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教育是血透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治疗过程,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血透室护理中患者教育的实践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血透室护理 患者教育 实践方法 效果评估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口腔恶性肿瘤多学科协助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论述。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开始实验,于2023年12月结束,实验方案利用对比实验原理进行,涉及样本80例均来自于该期间收治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为患者讲解实验目的后由专职人员引导患者完成入组,分别为对照组(单一治疗),观察组(多学科协助治疗),整理归纳对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并完成统计学分析,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数据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可见<0.05标准,有确切可比。结论:多学科协同治疗在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中应用有效更佳,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标签: 口腔恶性肿瘤 多学科协助治疗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药品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关乎人类健康的重要领域。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使用各种溶剂来溶解、稀释和提取药物成分。然而,这些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常见溶剂的替代及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期为药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药品生产 常见溶剂 环境影响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方法,并提出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研究选取了外院研修期间医院接收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接受跌倒风险评估及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本研究表明,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症 跌倒风险 评估方法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出生缺陷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甚至不堪重负.使家人和孩子长期处在极度痛苦中.对我2011年出生缺陷围产儿的分析,找出我今后控制和预防出生缺陷妇保工作的重点.方法通过我2011年7984例围产儿的情况,分析3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各项比例.结果我围产儿出生缺陷受文化和居住地的影响明显,神经管畸形占首位.结论加强农村知识普及,提高保健意识.认真做好孕前增补叶酸、产前筛查、常规产检,加强三级预防工作,是我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 标签: 出生缺陷 孕产妇保健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98例急诊患者分组,研究组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抢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急诊 抢救效率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流程后抢救效率,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急诊接收及分诊评估、心电监护、静脉采血及用药、治疗时间等各方面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护理流程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应当在急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率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抢救护理时间、急救室停留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期间,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指标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抢救护理时间、急救室停留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期间,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指标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具体方法。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间在我院静配中心药物调配中的16000组成品输液组与11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各8000组,对比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差错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工作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研究组的数值明显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化管理方式后,可以显著提升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发生率,保证工作的质量,维护患者的救治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工作质量 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患者开展研究,以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分析对比配药状况以及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配药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配药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讨论:静脉配置中心采用定置管理模式具备较高的实践价值,能够有效缩短配药与审方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定置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危急值管理中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改进检验科的危急值管理能力。方法通过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现状的调查,采集之前危急值的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PDCA循环方法的应用,重新制定合理的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PDCA循环方法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后,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危急值报告率明显提升,从之前的70.12%提高到99.56%(p

  • 标签: 危急值 PDCA循环 管理能力 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之间,选取至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实习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将其划分为两组,改进组护理人员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护理带教,普通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学习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改进组护理人员理论以及实践考核分数均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教学满意度改进组护理人员对于科室护理带教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组护理人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学习效果,建议在护理带教活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 简介:通过对3例儿童癫痫灶切除术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经过和用药进行分析,发现儿童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用药中的问题,提高癫痫持续状态合理用药水平。患儿的体重,内环境,用药顺应、抗癫痫药使用的规范程度和剂量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具有一定影响。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措施是终止癫痫持续状态的保证。

  • 标签: 儿童 手术后 癫痫持续状态 药物
  • 作者: 王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模式纳入常规组与改进组(n=39)。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改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79.49%,改进组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44%,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探讨门诊药房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2014年3月(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后)在医院门诊药房窗口取药的患者各300例,填写《门诊药房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取药流程、等候时间、用药指导、服务态度和取药环境的满意度。结果: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后患者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75±0.67)、(4.05±0.35)分,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后,患者对用药指导、服务态度和取药环境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P〈0.05)。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总体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相比97.79%,P〉0.05),但患者对取药环境满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67%相比97.58%,P〈0.05)。结论:门诊药房实施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质量改进 门诊药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治疗的6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实验组及常规护理参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疗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8%,参照组的术后感染率为35.3%,明显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参照组。结论:经过研究发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疗法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感染率也大幅度的降低,而且患者对术后护理效果更加满意,有益于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故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