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目前已发表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设计综述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检索三个电子数据库,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两个作者独立阅读所有文献,按入选标准纳入试验。结果最终7个干预试验被纳入荟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4563人。荟萃分析显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与单独口服辛伐他汀相比,血浆LDL-C水平下降-15.12%,(95%CI:-19.50,-10.73,P〈0.0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相似的统计学差异也见于血浆HDL-C(1.89%,95%CI:1.21,2.57,P〈0.0001)、TC(-13.5%,95%CI:-17.32,-9.68,P〈0.0001)、TG(-3.09%,95%CI:-4.40,-1.78,P〈0.0001)。结论经短期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相较于辛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但是否能够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尚需要更多的长期干预试验提供证据。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男性(26例)多于女性(7例),平均年龄(52±11)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段。30例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症状(91%),伴有高血压者13例(40%),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15%),伴有高脂血症者4例(12%),伴有糖尿病者3例(9%)。26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和肌桥松解术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共随访24例患者,平均随访(2.2±1.2)年。18例患者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典型与不典型心绞痛症状,通过药物、介入和手术可改善患者症状。心肌桥患者预后通常良好。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4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访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调查共488名,GDS得分〉10分者有39名,经医师评估确诊为老年抑郁症者为33例,老年抑郁症的检出率为6.8%。老年抑郁症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χ^2=2.891,P=0.039);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较高(分别为χ^2=16.588,P=0.001;χ^2=0.238,P=0.017);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较无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更易患抑郁症(χ^2=0.036,P=0.046),有午睡习惯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较低(χ^2=4.208,P=0.040);受教育水平高者,患老年抑郁症的概率低(χ^2=2.440,P=0.035);脑力劳动者、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小(分别为χ^2=0.024,P=0.046;χ^2=9.229,P=0.002)。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逐步法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α=0.05水平上,共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性别、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心脏病)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与慢性肾脏病(CKD)合并AKI(AonC)患者的预后。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AonC患者147例,男性105例,女性42例,年龄(83.95±7.04)岁;同期单纯AKI患者270例,男性226例,女性44例,年龄(81.75±6.98)岁,比较两组患者近期(1年内)预后。结果单纯AKI患者随访30d时的病死率高于Aon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和1年时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的AonC患者随访30d、90d和1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合并CKD与患者30d病死率无关(P=0.068),与AKI分期、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关,肾脏替代治疗(RRT)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AKI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否合并CKD与近期预后无明显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fimaryaldosteronism,PA)患者术后血压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中心收治的PA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6个月~3年,将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初步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恢复的独立因素。结果93例PA术后患者中,根据影像及病理结果示:醛固酮腺瘤59例(63.44%),单侧肾上腺增生27例(29.03%),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例(7.52%);术后血压恢复正常43例(46.24%),血压部分缓解47例(50.54%),血压无缓解3例(3.2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3个显著影响因素:高血压病史、术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情况、术前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to-reninratio,ARR)。结论对于需手术的PA患者可根据其高血压病史、药物疗效及血浆ARR预判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并加强术后随访及生活干预,提高综合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方式的演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至2008年福建漳州市医院普外科行PD的165例患者资料.其中行单纯PD138例,行保留幽门的PD(PPPD)14例,行扩大PD13例.PD残胰重建方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彭Ⅰ式)68例,胰胃吻合61例,传统的胰空肠吻合30例,孔式的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6例.结果1988年至1998年(前10年)行PD50例,其中单纯PD42例、PPPD8例,无扩大的PD;术中平均出血(620±180)ml,平均输血(530±120)ml,平均手术时间(6.5±3.5)h;吻合口瘘发生率14.0%(7/50),围手术期病死率4.0%(2/50).1999年至2008年(后10年)行PD115例,其中单纯PD96例、PPPD6例、扩大的PD13例;术中平均出血(360±110)ml,平均输血(400±60)m],平均手术时间(3.0±2.5)h;吻合口瘘发生率3.5%(4/115),围手术期病死率0.9%(1/115).术后109例得到6个月~5年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95/109)、54.1%(59/109)和39.5%(43/109).结论后10年PD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前10年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