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预检分诊在门诊和急诊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且准确的预检分诊能够将医疗资源分配到位,保证患者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使医院急诊和门诊的治疗效率大幅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影响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有很多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找到合理的解决策略,将会减少预检分诊的失误,可以为挽救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本文对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化护理在疫情预检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门诊收治患者中的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护理方式。对干预后,两组患者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分、分诊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与确诊时间分别为(0.25±0.10)min、(1.72±0.25)min,均短于同指标下对照组(1.62±0.57)min、(4.92±0.59)min,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84.44%(38/45),均存在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的使用能够使疫情预检分诊时间与确诊时间显著缩短,并提高分诊准确率,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实施传统经验预检分诊)和观察组(n=75,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为(1.80±0.36)t/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9±1.41)t/min,分诊准确率(96.00%)高于参照组(85.33%),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8.00%)(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有效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和挂号时间,提升其分诊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且可提升其就诊服务满意,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取80例我院门诊接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将患者分设为两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0例,实施常规护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4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分诊准确率显著提升(p<0.05);候诊期间,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分诊效率,改善患者等候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急腹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31%,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为(0.28±0.25)H,就诊时间为(0.45±0.15)H,候诊时间与就诊时间均有所减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治疗成功率为92.31%,发生意外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患者诊治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显示,我国是肝硬化高发病率国家,每年患病例数达到17/10万,以20岁至50岁的男性群体居多,50岁-60岁男性群体中此类疾病引发死亡占比112/10万。一旦患上此类疾病,极易导致病患出现消化道出血问题,而且出血情况非常严重,对患者的健康有着严重损害。所以,应该加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本次主要对CT影像导引预穿刺塑形在TIPS术中的应用方面展开调研。方法:从科室选入典型病例进行评估,以回顾性分析法展开研究工作,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根据患者情况开展TIPS术治疗,在给患者实施手术前,运用CT影响观察病患肝静脉及门静脉,明确肝静脉穿刺(A点)、穿刺角度、预穿刺门静脉点(B点),对上述两点三维间距实施有效测定,塑形穿刺针。对治疗期间门静脉穿刺频率详细统计。对穿刺成功情况分析,1次、2次、4次、4次各40例、8例、2例,6例为4次穿刺不成功,经过其他操作配合穿刺成功。总体选入56例病患调研,全部患者治疗结局良好,其中4例患者并加以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操作,50例肝右静脉,肝中静脉穿刺6例,门静脉右支47例,9例左支穿刺。患者经过干预,门静脉压得到有效控制,术后优于术前;门体静脉压差也有显著下降,所有病例当中,未见严重并发症等问题。结论:对于实施TIPS术治疗的病患,通过CT影像导引预穿刺塑形,能够提升临床成功结局,可大力推行。
简介:目的讨氧化锆陶瓷头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的长期实际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在同一医院,由同一医生完成的钴铬金属头(CoCr)非骨水泥全髋的病例中,寻找26例(26髋)与氧化锆组进行配对研究。使配对病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诊断、术后随访时间相匹配。通过Harris评分进行关节功能评价。研究术后一年和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片,对比两组病例假体松动发生率、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透明带的形成、股骨矩吸收及聚乙烯髋臼的磨损率。结果氧化锆组26髋皆获随访,平均随访9年(6—13年)。术前和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46分和86分。钴铬金属头组26髋平均随访10年(5—14年),术前和最后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50分和88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氧化锆组在随访期间共有10髋(38%)由于髋臼假体松动或广泛髋臼骨溶解而翻修,钴铬金属头组有4例(11.5%)。氧化锆组共发现有13髋(50%)有髋臼和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发生,钴铬金属头组有9髋(34.6%)。氧化锆组聚乙烯平均磨损率为0.118mm/年(0.064mm/年~0.175mm/年),金属头组为0.113mm/年(0.056mm/年~0.19mm/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组研究中,氧化锆陶瓷头组有较高的假体松动和翻修率,聚乙烯髋臼磨损率与钴铬金属头组相当。提示虽然氧化锆陶瓷头在体外研究中具有明显的抗磨损优势,但在实际临床运用中可能与体外实验有较大的差别。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1例失去切除机会的HCCA,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1周后在DSA透视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将PTCD的外引流转为胆道支架内引流。结果21例HCCA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290.29±155.98)μmol/L术后1周降至(103.01±53.83)μmol/L(t=7.00,P=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从术前(199.46±128.73)μmol/L术后1周降至(45.71±25.99)μmol/L(t=6.19,P=0.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术后1周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0.2月,95%置信区间7.74~12.69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HCCA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重复等优点。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踝关节骨折修复中采取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在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 50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25例。对甲组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乙组行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检验 2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踝关节评分。结果:相比甲组,乙组临床疗效较低,但无明显差异性( p>0.05)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修复中使用可吸入螺钉置入内固定具有较优的生物相容性,使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相比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优。 【关键词】踝关节 ;骨折 ;修复 ;可吸入螺钉内固定 ;金属螺钉內固定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bsorbable screw and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repair of ankle fracture. 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9, 50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 table method. Group a received absorbab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hile group B received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clinical efficacy,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ank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roup B was lowe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kle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repair of ankle fracture, the use of inhaled screw fixation has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which can restore the ankle function to normal, and ha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metal screw internal fix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