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Ⅰ型和Ⅱ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搜集我院100例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患者和1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Hp分型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统计结果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患者HpⅠ型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胃肠道疾病患者HPⅡ型抗体阳性率低于健康体检者阳性率(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初筛方法,并且HpⅠ型(CagA\VacA)比HpⅡ(UreB\UreA)型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中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2016年2月-7月的患者55例列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5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分诊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分诊管理基础之上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1%(54例),护理质量为(97.3±2.1)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分诊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3.6%(44例),护理质量(80.9±3.4)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的创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用不锈钢片卷制成三分弧缺型膀胱造瘘器并应用于临床。将116例需行膀胱穿刺造瘘患者分成3组。观察组G0(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41例,对照组G1(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38例,对照组G2(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37例。手术操作时使用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或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携带导尿管,从切口垂直刺入,尿液溢出后,将导尿管自缺口处偏出,拔除造瘘器。充盈气囊后固定导尿管。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按说明书操作,实施手术。术中准确记录膀胱穿刺造瘘操作所需时间及尿外渗液体量。结果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组、一次性可剥离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半周型膀胱穿刺造瘘器造瘘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5±8.6、55.8±8.3、54.3±7.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0.141、0.889,P=0.379、0.889、0.324),尿外渗液体量分别为(136.1±11.2、140.2±8.9、145.1±9.1)g,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2.040,-4.362,-2.246,P=0.048,0.000,0.031)。各组造瘘时间并无差异,但观察组尿外渗液体量更少。结论三分弧缺型膀胱穿刺造瘘器,制造简单,可反复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减少尿液外渗,安全性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韶关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型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反向点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基因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检测3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韶关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麻醉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配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健康早孕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与小剂量瑞芬太尼配伍麻醉,分析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明显更少(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6%,观察组为3.92%,两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开始5min后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使用丙泊酚配伍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快,且不会影响患者呼吸频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自制分粘钩经宫腔镜分解宫腔粘连及取环术的体会和相关经验。方法采用自制分粘钩经宫腔检查镜进行宫腔粘连分解及嵌顿节育环的取出。结果21例宫腔粘连均获得有效分解,手术时间30分钟~70分钟,平均40分钟。14例嵌顿节育环均成功取出,手术时间5分钟~45分钟,平均时间13分钟。以上患者术中出血均少于5ml,无子宫损伤、稀释性低钠血症、肺水肿、空气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按照手术规范作手术是手术医师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但是一个好的医师应该不仅要善于运用已有的技术,还要勇于创新,在熟练掌握基本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要不断改进,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采用自制分粘钩经宫腔检查镜进行宫腔粘连分解及嵌顿节育环的取出,降低了术者操作要求,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及医疗成本,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院门诊早期脑卒中患者分诊准确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到本院分诊的600例早期脑卒中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0)和对照组(N=300),对两组分诊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观察组依据误诊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对两组门诊的分诊失误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医院门诊的分诊准确率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因素患者和家属的因素、患者的疾病因素、医护人员与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观察组通过对策干预以后,其分诊的失误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3%(P<0.05)。结论依据医院门诊的分诊失误原因给予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在及时诊治病人疾病、完善医院的门诊管理以及提高门诊早期脑卒中患者分诊准确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分析血细胞结果制定复检依据,提供准确数据。方法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采用与临床沟通,多次上机复查涂片观察细胞的大小、数量、聚集等,对该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100例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标本中,24例(24%)是由于采血量少,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病人,43例(43%)可见于标本凝固,18例(18%)见于白细胞形态及分类异常,15例(15%)无明显原因。对各类原因的标本重新采血并复检,80%的标本检验出结果,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分类的原因有标本凝固、血量偏少与抗凝剂比例不当、产生气泡、白细胞形态异常、聚集等,应进行复检,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简介:摘要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三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称“原发性不孕”。如曾生育或流产后,未避孕而又三年以上不再受孕者,称“继发性不孕”。女子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为天癸发育不良型,肾虚型,肾阴不足、脾气虚弱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型四型,以下分别予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