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哈萨克族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18例哈萨克族肺炎性假瘤患者,本组18例哈萨克族肺炎性假瘤患者都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平扫(日本岛津公司生产),扫描层厚5~10mm,根据一系列的CT影像,如仿真内窥镜、重建影像、多平面图像等,临床诊断根据随访、病理、手术探查、体征、病史、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X线平片、超声等)、实验室检验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本组资料中肺炎性假瘤分布情况为5例为左下叶,3例为左上叶,7例为右下叶,3例为右上叶。1例有空气支气管征,3例有斑点状钙化,3例内小空洞,11例密度均匀。3例为不规则形,15例为类圆形或圆形.6例为刺状突或小毛刺,3例为浅分叶,2例为模糊不规则,7例为边缘清楚光整。本组患者中的肺炎性假瘤直径大小为19~63cm,其中4例直径>4cm,12例直径2~4cm,2例直径≤2cm。病灶多位于肺胸膜下,广基底与胸膜相连;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直径19~63cm,密度均匀;边缘可见粗长毛刺,棘状突起或浅分叶;可有淋巴结肿大。结论全面综合分析哈萨克族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结合肺内感染病史,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TI与fMRI的联合应用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采用DTI联合fMRI指导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对比观察肿瘤切除程度,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追踪观察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术前fMRI与DTI联合应用可对肿瘤评级,并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术后观察组在肿瘤的全切率、Karnofsky评分和生存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I与DTI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术前分级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为术中最低程度破坏功能纤维束而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提供影像学指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LMFH),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LMFH的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以及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2例PLMFH均发生于左肺下叶,呈巨大孤立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空洞、钙化,合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PLMF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PLMFH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性假瘤瘤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经CT影像检查后,对诊断准确率、影像学征象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本组16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经CT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62.5%;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的有2例,误诊率为12.5%;肺炎性假瘤误诊为结核球有2例,误诊率为12.5%,肺炎性假瘤误诊为球型肺炎2例,误诊率为12.5%。病灶直径(1.0~8.8)cm,平均(5.22±3.21)cm。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发现18个病灶,其中右肺上叶3个,右肺中叶2个,右肺下叶5个,3个在左肺上叶,5个在左肺下叶,且均位于肺外周胸膜下。14个病例是单一的,2个是多发性的。病灶形态多数呈扇形或楔形,顶端对着肺门,基部朝向肺的边缘。部分呈类圆形,部分呈不规则状。对上述18个病灶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出现的影像征象有:平直征、桃尖征、脓疱征及支气管通气征象等,部分病灶可见局部斑点片状钙化。肺炎性假瘤周围肺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其边缘模糊,周边肺小叶密度增加。在肺炎性假瘤的外缘,局部胸膜可见新月状增厚及粘连,局部胸膜厚度增加2-4mm。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可体现出病灶形态和相关征象,部分征象有较高的特异性,认识相关征象,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但临床需要和结核球、球型肺炎及肺癌相鉴别。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甲状腺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及预后等。方法 通过回顾学习我科诊疗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很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以手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化学治疗。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发展缓慢,生存期相对长,在临床诊治当中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痛性肿块,尤其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术前肿物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