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歇管饲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 9个数据库关于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管饲组在改善吞咽功能和提升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提升营养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上,间歇管饲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通过间歇管饲进行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保证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供给,而且可以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和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0例,经过解释并取得家属同意签署穿刺同意书。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PICC导管维护记录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导管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早产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早产儿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颅咽管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右侧颈外入路咽旁间隙肿物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CT肿物无复发,术后12个月随访时术前症状咽部异物感消失,无其他不适,口咽侧壁无膨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曲安奈德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鼻侧断端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单纯下泪小管断裂30例(3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15例),以棉签压迫泪囊,将0.5 ml:20 mg曲安奈德注射液自上泪点注入泪小管,乳白色的曲安奈德注射液自下泪小管断端溢出,从而快速定位其鼻侧断端。B组(对照组,15例),由同一高年资眼外伤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鼻侧断端。比较两组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时间。结果30眼均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泪小管;A组用时(7.9±1.8)秒,B组用时(80.0±19.9)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0,P=0.000)。结论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鼻侧断端省时、方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血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血栓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置管溶栓对于股总静脉血栓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 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 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 001)。结论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髂静脉血栓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置管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的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置管溶栓作为次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腔淋巴管瘤相关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腔淋巴管瘤继发并发症患儿18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腹腔淋巴管瘤继发感染4例,出血3例,破裂2例,肠梗阻9例。初诊超声确诊13例,CT确诊16例。2例腹腔淋巴管瘤继发感染和1例淋巴管瘤破裂患儿先行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行根治性手术;1例横结肠系膜巨大淋巴管瘤伴感染的患儿先急诊行囊肿外引流术,2个月后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余14例患儿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其中行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8例,开放手术10例。术后恢复满意,无乳糜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6.6 ± 1.8)d,其中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后住院时间(5.4 ± 1.4)d,开腹手术后住院时间(7.6 ± 1.6)d。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腹腔淋巴管瘤出现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腹部超声和CT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病情,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使患儿获得良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菌群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济钢医院就诊的35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4周。排除标准:尿液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肉眼血尿;近期口服抗生素;存在明显残石患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注册号为ChiCTR1800020025),根据有无支架管结壳将患者分为结壳组23例和无结壳组12例。收集拔管当日患者尿液行细菌16s DNA检测。使用UPARSE、UCHIME和RDP calssifier等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尿液菌群分布特点,明确两组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总数、细菌丰度,以及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类别,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种类、数量及细菌丰度的差异,明确结壳组患者尿液中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菌属。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置管侧别、内支架管型号及结石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 DNA检测结果显示,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74个;无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7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两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为乳杆菌属(23.1%)、拟杆菌属(18.8%)和未分级拟杆菌属(17.1%),非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是为埃希菌-志贺菌属(32.2%)、肠球菌属(24.9%)和假单胞菌属(18.2%)。两组间差异最大的3种细菌是乳杆菌属(P=0.010),拟杆菌属(P=0.004)和未分级拟杆菌属(P=0.004)。结论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多于非支架管结壳患者。拟杆菌属细菌在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的细菌种类丰度较大。
简介:摘要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LAM合并乳糜肺炎较为少见,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LAM合并乳糜肺炎,患者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小圆形囊状透亮影、斑片影、磨玻璃影。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11 370.2 ng/L,痰乳糜试验阳性。腹部CT示腹膜后可见多发低密度团块影。予西罗莫司维持治疗(血药浓度5~10 μg/L),随访1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肺部病变、腹部病变逐渐吸收,血清VEGF-D水平降至3 231.9 ng/L。胸部CT示肺部出现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斑片影等影像学表现时,需考虑乳糜肺炎可能;VEGF-D对该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西罗莫司对LAM合并乳糜肺炎疗效显著,但其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需进一步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因素,构建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 425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置入胃管将患者分为置入胃管组(观察组)135例和未置入组(对照组)1 29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置入胃管的预测因素,并构建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分级+接受吞咽试验(模型A)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效能。结果2组在学历、居住地、脑室内出血、闭塞性脑积水、痴呆、心力衰竭、心理反应、SSA分级、疾病严重程度、接受吞咽实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82~99.19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SSA分级、接受吞咽实验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密切相关。模型A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置入胃管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4、77.78%、89.30%。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闭塞性脑积水、疾病严重程度、SSA分级、接受吞咽实验与置入胃管关系密切,四者构建的模型可以预测患者置入胃管的风险,且效能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联合脑钠肽(BNP)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结局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同江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最终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分别记录SBT试验前及通过SBT试验2 h后患者BNP、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BT前后BNP差值ΔBNP和ΔBN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结果(1)SBT前,2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SBT后,拔管失败组BNP水平高于拔管成功组(t=23.458,P<0.05)。(2)SBT前,2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0、0.481、0.585,P值均>0.05),SBT后,拔管失败组pH、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拔管成功组(t=5.678、2.012,P值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拔管成功组(t=5.098,P<0.05)。(3)ΔBNP AUC大于SBT前BNP和SBT后BNP,ΔBNP的cut-off值为45 ng/L,特异度为95.66%,敏感度为83.32%,预测脱机后拔管失败准确率为93.11%。结论对于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达到撤机标准后,在进行SBT基础上评价SBT前后ΔBNP水平可有效预测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拔管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进式护理在腕管综合征康复过程中的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松解术,术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麻痛数值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生活自理能力、睡眠质量;手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电图检测、握力测定;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d NRS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 NRS疼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部握力改善提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进式护理能促进腕管综合征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