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母亲的照护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病房的7例进行手术的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母亲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应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取4个主题,分别为:焦虑与外观形象担忧,家庭及社会关系受影响,渴望倾诉与被倾听,家庭照护技能需求迫切。结论在护理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其母亲的内心体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儿母亲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列缺损行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 2018.1-2019.1 期间本院收治的 130 例牙列缺损 患者 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 A 组(常规修复)与治疗 B 组(口腔种植牙修复),每组各 65 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 A 组有 13 例为显效, 25 例为有效, 27 例为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 58.46% ( 38/65 ),而治疗 B 组有 39 例为显效, 20 例为有效, 6 例为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 90.77% ( 59/65 ),治疗 B 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 A 组( X2=27.558 , P=0.001 )。 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患者而言,相较于常规修复,口腔种植牙修复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 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观察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疗效、各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 73.53%, P<0.05。观察组牙齿舒适感、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 94.8±3.5)分、( 96.1±3.1)分、( 95.1±2.8)分;对照组分别为( 73.7±4.6)分、( 77.9±4.5)分、( 78.4±5.2)分,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效果更显著,改善患者各项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存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体征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观察分析彩超图像瓣膜累及钙化情况。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阳性者共计80例,阳性检出率为80.00%;经病理诊断为阳性者共计85例,临床确诊率为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3.00%、灵敏度为92.94%、特异度为93.33%。本组8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者中彩超图像显示主动脉瓣钙化者有33例、二尖瓣钙化者有24例、联合瓣膜钙化者有2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6.97%、100.00%、82.61%。结论: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良好,可较清晰地观测到瓣膜累及钙化情况,以辅助评价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在对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诊断中, 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对其有何作用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需分为 两组研究对象,调取 在我院接受诊断 的老年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其临床诊断资料共 640 例,其中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患者有 285 例,为瓣膜钙化组,其余 355 例为无瓣膜钙化组,即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心脏房室大小、心脏瓣膜形态、厚度、活动度、回声、左室壁厚度和左心功能。 结果: 285 例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患者中,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其中主动脉瓣钙化发病率( 73.68% )最高,二尖瓣环钙化( 14.75 %)次之。瓣膜钙化组患者 左室增大 、 左室壁肥厚 、 射血分数< 50% 和 心率失常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P< 0.05,具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声心动图可以及时发现左心功能及形态的异常,检查具有无创性, 值得推广, 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靶控输注(TCI)不同低效应室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BMI 17.0~29.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8岁。全麻诱导采用TCI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n=20):效应室靶浓度0.08 ng/ml组(Ⅰ组)、0.10 ng/ml组(Ⅱ组)和0.12 ng/ml组(Ⅲ组)。麻醉维持:3组TCI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恒定(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为0.08、0.10和0.12 ng/ml),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术中维持BIS值40~60,维持MAP及HR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术毕时停止丙泊酚和舒芬太尼TCI。记录手术时间、TCI时间、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麻醉维持期使用麻黄碱、阿托品例数、术毕睁眼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肌肉僵直、寒战、躁动、呼吸抑制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0 min内和术后30 min~24 h使用镇痛药例数。于气管拔管后20 min,每组随机取10例患者经桡动脉取血行血气分析和血糖检测。结果与Ⅰ组比较,Ⅲ组舒芬太尼用量增加,Ⅱ组和Ⅲ组睁眼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延长(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舒芬太尼用量增加(P<0.05)。3组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丙泊酚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推荐TCI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08 ng/m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布啡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行尿道下裂手术的男性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观察组行纳布啡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苏醒期躁动、细胞因子、应激反应相关介质情况。结果术后15、30、45 min,观察组患儿脸谱疼痛、苏醒期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t=20.237、23.574、36.571、28.951、36.852、41.296,P均<0.05)。术前,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略低于对照组(P均>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5 min,观察组IL-6、IL-10、TNF-α、Cor、SOD、CAT水平低于对照组(t=49.578、38.608、29.587、69.574、30.415、19.002, P均<0.05)。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能减少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疼痛,促进患儿尽快苏醒,保护机体功能,改善机体应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复合手术室内行单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术中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动脉瘤。13例患者中,7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者4例,Ⅲ级者1例,Ⅳ级者2例;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3例患者共19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双侧MCA单发动脉瘤,1例为单侧双发MCA动脉瘤,其余7例患者为单发MCA动脉瘤。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即刻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3例患者19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共采用动脉瘤夹60枚,每个动脉瘤采用1~6(3.3±1.6)枚。动脉瘤夹闭后,术中造影复查显示4个动脉瘤夹闭不全(Raymond分级Ⅱ级),2例载瘤动脉狭窄,经调整动脉瘤夹后,所有动脉瘤均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载瘤动脉瘤无狭窄。仅1例患者因动脉瘤瘤壁上发出的分支闭塞,术后发生基底核区梗死,有轻偏瘫。出院时mRS 0分10例,2分2例,5分1例。13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mRS 0分10例,1分2例,4分1例。复查造影6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MCA复杂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以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腹腔镜置入时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χ2=4.444,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5、1.631、1.761,均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SBP、DBP、HR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1.093、1.097,均P>0.05);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依托咪酯组患者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2、7.388,均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8,P>0.05);腹腔镜置入时观察组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781、5.028,均P<0.05);腹腔镜置入后观察组患者SBP、DBP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1、1.206,均P>0.05),气管拔管后观察组SBP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3、1.039,均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卵巢囊肿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程度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妇科科室选择60例同时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并选择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根据差异进行了分组。术中麻醉30例,均以常规麻醉为参考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麻醉为试验组,并评价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均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侧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皮瓣修复12例,亚急诊皮瓣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指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外观满意,皮瓣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治疗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颅内外血管搭桥+血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硬膜下血肿、脑梗死再发生、癫痫)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流动力学水平(收缩期血流流速、舒张期血流流速、血流阻力)、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与PAC-1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1.08±3.12)分,低于对照组(15.25±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流速、舒张期血流流速高于治疗前,血流阻力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流速、血流阻力、舒张期血流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表达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5.49±1.86)%、(6.35±2.04)%,均低于对照组(7.85±2.31)%、(8.51±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及神经功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与PAC-1表达,且安全性高。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074 8, 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心脏搭桥术也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血管桥移植手术有效缓解远端心肌缺血的手术方法,其是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促使血液绕过狭窄位置达到血管远端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冠心病等的治疗效果确切 [1]。但心脏搭桥术风险大(因患者个体差异、营养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切口不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健康,影响术后康复,需在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預后,对于加速患者康复,维护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3]。本研究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7月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均具有至少初中学历;均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光线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充分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的手术方法和配合事项,以亲切态度和患者沟通,以获得患者信任,使其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及配合事项)心脏搭桥术安全性和手术配合事项,激发其手术信心,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的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判断有无出现心肌缺血。另外,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的发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时翻身和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压疮。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 3)加强对患者的切口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后密切监测伤口敷料情况,腹带束缚包扎,松紧适宜,如有渗血及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第二,引流管护理:首先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另外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管路无打折、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对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嘱咐患者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肿胀不适。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热敷和止痛治疗。伤口观察及换药均由医生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 30例,女 15例;年龄 45~ 79岁,平均( 60.56±5.13)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1±0.24)年。对照组男 28例,女 17例;年龄 46~ 79岁,平均( 60.52±5.11)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5±0.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常见复合电源构造,并依据复合电源系统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复合电源系统的总体构造。依据参数设计,设计超级电容器和DC/DC转换器模型选择和复合功率约束公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配电策略,该策略结合了基于车速的逻辑阈值控制策略和配电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一个复杂的配电策略模型,并搭建一个超级电容器-电池混合能源系统模型。在原型车辆路试和UDDS的条件下模仿了复合能源系统的功率。结果表明在这种功率分配策略下,超级电容器在复合电池的输出功率中起着十分好的作用。最初,依据复合电源系统的总体构造,构建并测试了复合电源系统测试平台,以验证配电策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