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人员引导的早期心脏康复对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房2017年9月—2019年3月行瓣膜修复合并搭桥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出院前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试验组(n=28)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人员指导的早期术后心脏康复和居家康复指导。术后6个月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6 min步行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SF-36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89.1±1.54) vs. (82.4±1.38)分],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453.1±98.4) vs. (352.8±72.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护理人员指导的早期心脏康复和居家康复有利于改善瓣膜合并搭桥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组),观察组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对照组先行心脏瓣膜手术,再间隔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术后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5.29±1.04)d]、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95±0.98)d]、住院时间[(13.59±2.84)d]均较对照组缩短(t=4.205、4.015、3.997,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49.36±6.25)%]、每搏输出量[(76.29±5.31)mL]均较对照组更高(t=4.066、4.093,均P<0.05),其脑钠肽水平[(378.32±27.82)ng/L]较对照组更低(t=4.152,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评分分别为(89.47±8.69)分、(84.49±8.21)分、(88.16±9.24)分、(85.46±8.95)分,均较对照组更高(t=4.139、3.753、3.859、4.389,均P<0.05)。(4)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1/30)、20.00%(6/3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χ2=4.043,P<0.05)。结论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减少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加快其术后恢复速度,更好地改善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术后监护室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40 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入院治疗,两组患者均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并予以患者术后监护室护理。记录分析术后护理结果。 结果:死亡 5 例,占比 12.50% 。其中, 发生 1 例心肌梗死,占比 2.50% ;发生 2 例恶性心律失常,占比 5.00% ;发生 1 例低心排,占比 2.50% ;发生 1 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占比 2.50% 。剩余 35 人病情得到改善,痊愈后出院。 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术后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机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在院内接受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50 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 125.26±12.26min ,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 175.45±15.15min 。在手术 1 周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治疗前患者左心室舒张内径为 58.26±5.05mm ,治疗后左心室舒张内径为 51.58±3.04mm ,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内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本组 50 例患者中,有 3 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发生率为 6.00% ,有 2 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率为 4.00% , 1 例患者出现再次开胸止血情况,发生率为 2.00% 。对本组患者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并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结论 :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属于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下,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均不断提升,能够达到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为此,还需要在术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样本取 2019 年 0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最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和术后 24 小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结果 行循证 护理模式 后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空腹血糖水平都远远低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因此对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速度,促进病情的康复,在临床上有广泛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变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64例,在其术后,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病变患者,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方式进行介绍,综合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38∶37),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心内科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窦性心率恢复情况作为第一观察指标;待患者恢复期满 6个月后,收集并比对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情况,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 35例,恢复率达 92.11%,优于对照组的 22例(恢复率为 59.50%);观察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射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肌瓣的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m,死腔范围:3 cm×2 cm~10 cm×4 cm。14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5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浅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1例采用胫后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修复。术后对创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2例,皮瓣面积为6 cm×5 cm~17 cm×12 cm,肌瓣面积为3 cm×2 cm~10 cm×4 cm。1例腓浅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术后皮瓣边缘拆线后裂开形成创面,经换药后二期手术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术后出现皮下窦道,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余20例嵌合穿支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3~18个月,创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带肌瓣的嵌合穿支皮瓣中肌瓣填充死腔,皮瓣覆盖创面,可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岁以上老年瓣膜手术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75岁以上老年瓣膜手术患者资料,总共73例,占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5.3%(73/1372)。其中男46例,女27例;平均年龄77.35岁(75~88岁),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28例(38.3%),二尖瓣狭窄8例(1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9.6%),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9.6%),主动脉瓣狭窄6例(8.2%)。行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术28例(38.4%),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27.4%),二尖瓣置换术11例(15.1%)。同期安装起搏器2例(2.7%),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19.2%)。结果手术前后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右心房舒张期末内径(R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随机抽取的150例60岁以下瓣膜手术相比,手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肝肾功能不全及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以上老年瓣膜病以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病率最高,手术后心脏结构改善明显,且手术风险与正常年龄组相同,因此常规瓣膜手术在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方案应用于CPB下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因心脏瓣膜病择期行CPB下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的老年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ERAS组患者接受ERAS方案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其中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实施CPB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
简介:摘要:快速水泥修补材料可实现对工程混凝土的快速修补,能够快速提高其早期强度,同时可改善其黏结耐久性、流动性、体积稳定性等性能。本文通过制作两种不同配合比早强复合混凝土与 C40普通混凝土试验试件,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试验进行对比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 120 例我院纳入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抽签 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60 例。参照组治疗 措施为心脏瓣膜病手术,实验组予行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讨论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 房颤转复率。结果: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术后 3个月、 6个月、 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具有一致性, P> 0.05,实验组术后 3个月、 6个月、 1年左心房内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 3个月、 6个月、 1年房颤转复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其房颤转复率水平有所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胸外一科收治的130例需进行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康复效果,干预前后肺功能(FEV1、FVE)、运动功能(6MWD)指标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FEV1、FVE以及6MW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FVE明显升高,6MWD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关爱患者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CABG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康复效果,并有助于患者缓解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并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有明显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4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70例)与对照组( 7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运动能力、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差异等。结果 运动功能对比,( P< 0.05);护理前后呼吸功能对比,护理前,( P> 0.05),护理后( P< 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后,( P< 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实习强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加强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0岁,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瘢痕挛缩畸形部位分别位于腋部、肘部、腘窝及躯干等14处。其中腋部瘢痕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上举角度仅为30°~60°;肘部瘢痕挛缩导致肘关节伸直角度仅为45°~90°;腘窝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致同侧乳头下移5 cm,伴站立位中线向患侧屈曲约20°。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复位移位器官,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5 cm×10 cm~11 cm×20 cm。选取其他瘢痕区域作为供区,其中背部8处,大腿6处。用鼓式取皮机或电动(气动)取皮机先切取厚层瘢痕皮,再以0.5 mm厚度切取自体断层瘢痕组织,按1∶1比例制备网状瘢痕支架,其上覆盖取自头部的刃厚皮片,形成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植于瘢痕挛缩松解后继发创面。切取的瘢痕表皮回植原瘢痕供区。供、受区均常规加压包扎,7~10 d后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儿共移植14块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所制备的复合皮均与瘢痕松解后继发创面大小、形状一致,其中12块皮片成活良好,2处因局部感染导致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治愈。随访2~24个月,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术区外观满意,腋部、肘部、腘窝等关节均充分松解,肩关节挛缩患者术后上举达150°~170°;肘关节挛缩患者均可基本伸直,达170°~180°;膝关节挛缩患者可完全伸直,达180°;侧胸腹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患侧乳头恢复正常位置,站立位中线基本正常。14块瘢痕表皮回植区皮片均成活良好,外观与术前无明显区别。头部供皮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结论自体断层瘢痕组织复合皮修复儿童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为儿童深度烧伤后遗畸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骨皮瓣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9例拇指软组织合并指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骨皮瓣移植修复。于上臂外侧远端设计皮瓣,以桡侧副动脉为血管蒂,并携带臂外侧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4.0 cm~4.0 cm×12.0 cm,肱骨条长度为1.5~5.0 cm。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患指功能、供区情况。结果术后9例骨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及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两点分辨觉为8~12 mm。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均未出现骨吸收。拇指功能、外观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供区仅留一线性瘢痕。结论桡侧副动脉骨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