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袁宏道的名作《徐文长传》,一直都被当做著名的人物传记来看待,徐文长也因为此传,得以鲜活地呈现于后人心中。但是,此文的文艺批评意义,即对其中蕴含的文学批评规律、文艺批评思想,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试论之。
简介:一向喜欢读徐学的文字,包括他的学术文章和著作。这是因为读他的文字从来没有枯燥与艰涩之感,字里行间透着鲜活和灵动之气,脱俗于眼下不艰深不枯涩似乎就不学术的庸俗风气。即便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评论,正人君子般的学术论著,在徐学笔下也能深入浅出、兴味无穷。无论是他早期的《隔海说文》、前几年的《火中龙吟——余光中评传》,还是新近出版的这本《悦读台北女》,可以说都是我所见到的最具美感、最具文学性和感染力的学术文字。能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结合得如此完美,如此相得益彰,徐学当仁不让地可以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一路读着他的文字,也许会产生短暂的疑惑:“这也是学术么?”“学术文章也可以这样写么?”然而,答案却是肯定的。因为,在徐学的笔下,诸种学术的要素一样都不缺少,学术的严肃态度、学术的理性精神、学术所需要的思考深度和独到见地各各兼具,在通常意义的学术之外,更添了一分情趣、感性和愉悦。
简介:徐中舒先生(1898—1991),是与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人,树立了“新史学”的观念,后相继任职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北京大学等;抗日战争以后,终身执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在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期间特聘为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先后兼任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创建中国先秦史学会并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顾问等职务;曾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徐中舒先生先后出版有《耒耜考》《殷周文化之蠡测》《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井田制度探源》《论东亚大陆牛耕的起源》《金文嘏辞释例》等重要著述;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录文字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字典,成为我国辞书出版史上一座里程碑;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被认为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2018年10月是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本刊推出此特辑,以纪念徐中舒先生的学术功绩和思想。
简介: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我的父亲徐霞村于十七日在会上做了题为《关于莎菲的原型问题》的发言,中心论点为:莎菲决不是丁玲。理由是:一、根据自己在青年时代与丁玲的交往中,对她的性格和气质的了解;二、他知道莎菲自有其原型,至少可以说是原型之一(指丁玲的女友杨没累)。第二天,来参加会议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一任馆长杨犁和吴福辉同志,到我家来访问了父亲,请他为文学馆录下两盘声音资料,谈话内容是以一九二六年春到一九三0年期间,他与胡也频、丁玲的交往为主,以及相关的人和事;那天他还签名赠书给文学馆。而后,又一次请他录下另一盘声音资料,内容以他办《华北日报》副刊《每日谈座》的一段经历为主,以及其后他与冯雪峰等多位文人的交往;谈话中也谈到解放后与丁玲、冯雪峰的往来情况。我根据这三盘磁带整理出这份“访谈录”。“访谈”并非问答式的,是由父亲根据他的思路来谈,访问者有时“插问”或“插话”,我整理时把他们的对话和笑声放在了其后的括号内。整理时,有的地方据我所知,加了点儿补充或说明,以“注”的形式也列在其后的括号内。原带现存中国现代文学馆,感谢他们应我的请求,为我复制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