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在不同条件培养基变形链球菌IngbrittC国际标准株及luxS基因缺陷株24h生物膜形成的厚度及平均荧光强度,探讨luxS基因在变形链球菌生膜形成的硫代谢作用。方法建立以圆形玻片为载体的生物膜模型,通过营养补充实验培养两菌株生物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测定两菌株生物膜厚度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当分别加入一定浓度半胱氨酸、蛋氨酸时,缺陷株生物膜厚度有明显增长,但未恢复至标准株水平;加入半胱氨酸,标准株生物膜厚度有所增加;当加入S-腺苷甲硫氨酸时,缺陷株与标准株生物膜的厚度均降低。结论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luxS基因不但具有密度感应功能,在硫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luxS基因缺陷株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硫代谢
  • 简介:目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扁根管的预备。方法:因龋坏、颈部楔状缺损和牙合面重度磨损所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以及因固定修复要求进行根管治疗的共69例,82颗下颌前磨牙。k锉或protaper镍钛锉常规根管预备后,再使用显微镜超声根管工作尖处理扁形根管,以完成预备。结果:常规根管治疗后显微镜观察扁根管并超声处理54颗牙齿,28颗常规根管预备后未见根管壁有遗留,其中5颗第一下颌前磨牙为双根管。结论:利用显微镜并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ED20、ED40能有效地预备根管壁而去除遗留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的牙本质,完善根管预备,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显微镜 老年人 扁根管
  • 简介:经典的粘接类间接修复体是在技工室完成的,需要两次就诊:第一次完成暂时修复,第二次完成修复体的粘接。本文描述的是修复体的粘接步骤,包括修复体的试戴、精修完成以及粘接后的抛光,属于粘接类嵌体和高嵌体最新技术的第二部分内容。本文将用两个病例逐步地介绍其临床操作程序;其中修复体和窝洞的粘接处理以及树脂水门汀的选择是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对粘接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由于粘接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本文所阐述的简化方法可能为后牙提供一种可预估的粘接修复手段。

  • 标签: 粘接材料 修复体 后牙 间接 树脂水门汀 暂时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mandibularthirdmolar,IMTM)拔除术前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根尖片或曲面平展片检查显示下颌管(MC)与IMTM根尖相邻或相重叠的病例55例(60颗牙),行CBCT检查,根据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判断IMTM周围组织情况,采用涡轮钻分牙拔除IMTM。结果55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结论CBCT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成像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尤其有利于颊舌向位置关系的显示。对于中低位的IMTM应行CBCT检查以避免拔牙过程损伤相邻组织结构。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
  • 简介:第11届中国西部国际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4月20~23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西部口腔医学协作组、四川省口腔医学会、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英合资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全面讲授口腔医学领域中各科临床实用新技术和新进展,同时代表们可以就口腔临床技术、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 标签: 中国西部 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国际口腔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MEE细胞在腭发育过程的分化和转归特点及其与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以磷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并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正常组、对照组标本MEE细胞各时期的分化特征.结果腭突在垂直生长期,MEE细胞为多层不规则排列.腭突定向运动和水平生长早期,MEE细胞呈典型的两层排列,基底膜完整.腭突水平生长晚期,各组间MEE细胞分化开始出现差异.正常组与对照组MEE细胞表层开始凋亡脱落;腭突接触融合期,两侧腭突基底层MEE细胞发生接触,之后被分割成上皮岛于间充质,基底膜断裂、消失,腭突融合.实验组腭突MEE细胞未出现上述演化过程,形成腭裂.结论在腭的发育过程,MEE细胞表层转归为"细胞凋亡",基底层转归为"上皮-间充质转化".MEE细胞的异常转归将导致腭裂发生.

  • 标签: MEE细胞 腭器官发育 腭裂 胚胎
  • 简介:在口腔修复临床上,一般用牙线能否通过来评价冠修复体与邻牙的邻接关系.我们应用家庭洁齿牙线,对冠的邻接面试合并清除粘固后的邻面粘固剂悬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牙线 冠邻接面试合 粘固剂清除
  • 简介:目的:明确I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在雌激素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在雌激素作用下采用抑制剂PD166866抑制FGFR1的活性,(四唑甲基噻唑)MTT、(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活性;Westernblot比较各组成骨细胞Runx2和OCN表达水平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ERK1/2,JNK,P38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雌激素作用下,加入抑制剂后,成骨细胞MTT值明显降低,ALP值明显增高(P〈0.05),且Runx2,OC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雌激素作用下,ERK、JNK和P38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但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加入抑制剂后,仅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FGFR1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抑制分化的作用,且介导雌激素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此外,多条MAPK信号通路,仅ERK通路参与了该过程。

  • 标签: 雌激素 I型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 成骨细胞 ERK/MAPK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岁)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的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皮瓣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均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一髓鞘碱性蛋白(genesoftheoligodendrocytelineage—myelinbasicprotein,Golli—MBP)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组织的表达及其与OL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9例OLP患者病损组织和16例健康口腔黏膜组织Golli—MBP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OLP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Golli—MBP的表达情况。结果:Golli一删即mRNA在OLP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OLP患者石蜡标本Golli—MBP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固有层淋巴细胞Golli—MB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细胞Golli—MBP的表达在OLP患者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olli—MBP在OLP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OLP的发病机制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髓鞘碱性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0LP)及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微小RNA-590(miR-590)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细胞癌变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的OLP患者32例(OLP组)和OSCC患者28例(OSCC组),所有OLP患者均为初诊且经病理学确诊取材,OSCC患者均为术病理确诊后开始取材。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受试者口腔黏膜组织miR-590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组患者的miR-590相对表达水平(2.75±0.78)最高,OLP组的相对表达水平(1.96±0.52)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7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与OLP组的miR~59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比较,miR~590的表达在OSCC和OLP组显著升高,miR-590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细胞癌变过程。

  • 标签: 微小RNA miR-590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重建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是口腔临床常用的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与牙齿颜色匹配、去除牙体硬组织少、抗磨耗、抗咀嚼性能良好等优点,目前在临床牙体修复治疗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银汞合金充填术。但在临床实践,使用不当也可导致充填体脱落率和术后敏感发生率增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操作者对光固化材料的性能特点,尤其是对光固化灯使用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足有关。为此,2017年9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景平教授牵头,组织部分牙体牙髓病学专家,并邀请3M公司光固化灯研发首席专家JoeOxman博士,在上海召开关于光固化灯原理、操作方式及规范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光固化灯的使用及操作规范进行讨论后达成初步共识,经整理后形成共识初稿,并经多次补充修订后完成共识终稿。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光固化灯 粘接修复 操作者 专家 牙体牙髓病学
  • 简介:牙龈素是慢性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重要毒力因子。作为一组半胱氨酸蛋白酶,牙龈素能结合并降解多种宿主蛋白质。本文总结了目前对牙龈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主要从牙龈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对牙周组织的致病作用及宿主免疫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

  • 标签: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素 免疫防御
  • 简介:目的研究牙周模牵张成骨速移动牙齿时牙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选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2只。以单根的第一前磨牙作为移动牙,通过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分别在加力2(A1组)、4(A2组)周及各自加力后保持1(B1、B2组)、2(C1、C2组)、4(D1、D2、E组,其中E组为对照组,不加力)周时,取出牙髓组织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牙髓组织TNF-α含量。结果TNF-α含量在牵张加力2、4周后明显升高,停止牵张加力后第1、2周TNF-α含量明显降低,第3、4周TNF-α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其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牙槽骨牵张2周及4周快速移动牙齿时,牙髓内TNF-α含量均可在牵张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而牵张后7~14d则为其转变的关键时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术 牙髓 肿瘤坏死因子Α 快速牙齿移动
  • 简介:目的评价当把硝酸钾和氟化物加到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后,对牙齿敏感性所起的作用。方法和材料17个上颌牙列和4个下颌牙列采用家用漂白技术进行漂白。漂白治疗包括在中线的一侧采用10%过氧化尿素凝胶,内含3%(重量/体积)硝酸钾和0.11%(重量/体积)氟离子;同时另一侧只采用10%过氧化尿素(对照),共14天。每一侧牙列由患者用一个可视性模拟标尺评价牙齿敏感性和牙齿变白程度。治疗前后均拍摄照片。结果加入硝酸钾和氟化物的一侧牙列牙齿敏感性明显降低;而且加入硝酸钾和氟化物没有明显改变过氧化尿素漂白剂的漂白效果。结论含有硝酸钾和氟化物的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与只使用漂白凝胶的对照组相比,家用2周治疗后牙齿敏感性降低。

  • 标签: 硝酸钾 氟化物 过氧化尿素漂白剂 牙齿敏感性 治疗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随着各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HNSCC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近30年来HN.SCC患者的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肿瘤的起源,也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耐受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群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肿瘤的最终治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目前HNSCC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的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预后 治疗耐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