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spinlabel,ASL)指导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技术。方法入选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3h,在MRI-ASL指导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在MRI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至溶栓时间、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发病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0~1分]率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等。结果ASL组和PWI组相比,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出血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ASL组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短于PWI组[(65±15)minvs(73±11)min,P=0.031]。结论ASL较PWI技术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可以减少延误时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表面力学参数与非脑血管病人群的差异及在斑块表面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59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NCD)50例。使用AcusonSequoiaC512(Siemens)超声探测仪采集颈动脉图像资料。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颈动脉斑块表面近心端基底部(P1)、近心端肩部(P2)、斑块顶部(P3)、远心端肩部(P4)、斑块远心端基底部(P5)的运动信息,获得应变(S)、应变率(SR)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比较两组间相同部位参数的差异,斑块不同部位参数组间均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ACI组P1-Smax、P2-Smax小于NCD组(P〈0.05);ACI组P4-Smax、P5-Smax均大于ACI组P1-Smax,ACI组P4.S、P5-S分别大于P1-S、P2.S(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非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减低的纵向应变,以近心侧肩部减低更为明显。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锥间孔镜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PSQI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好,减轻了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