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破坏线粒体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卒后存在明显线粒体自噬。因此在卒过程当中,调节控制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线粒体自噬过程,可能对治疗卒、延缓细胞死亡、保护神经元有十分关键意义。本文主要对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卒病理过程作用与机制,以及其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卒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缺血性卒中 PINK PARKIN NIX/BNIP3
  • 简介:甘露醇一直作为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常规药物,但目前临床疗效争议较大,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文章就甘露醇药理学作用、脱水降颅压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应用做了综述。

  • 标签: 甘露醇 脑血管病 患者 临床应用 疗效
  • 简介:排尿障碍是卒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卒后排尿障碍影像学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其影像学特征学习,从而对卒后排尿障碍有更深刻理解。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影像学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喉镜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过程临床分析及其对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耳鼻喉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电子喉镜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喉镜检查,分析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子喉镜治疗后PSQI评分为(8.73±1.67)分,常规喉镜PSQI评分为(11.69±2.0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实施电子喉镜诊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电子喉镜 耳鼻喉科疾病诊治 临床分析 睡眠质量
  • 简介: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最好证据,近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循证护理发展主要围绕在通过系统评价国内外护理领域科学证据、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举办循证护理培训班、建设循证护理研究生课程、开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指南应用项目等几个方面。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护理 高级研修班 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 科学证据
  • 简介:目的:调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给予常规门诊维护和口头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实行网络化健康教育、多维度护患沟通、精细化门诊预约等新型延续护理模式,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PICC相关知识得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150.61±10.21)高于对照组(114.83±9.32),实验组PICC相关知识测评总得分(141.98±12.50)高于对照组(113.82±10.41),实验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延续护理服务,方便、快捷、经济、实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功能研发 延续护理 PICC
  • 简介:目的探索基于团队学习模式在血管神经病学实习医师教学查房效果。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例实习医师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基于团队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急性脑梗死诊断和治疗方案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基于团队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团队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实习医师在学习主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基于团队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实习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掌握知识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iNOS在颅内囊性动脉瘤和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表达。结果所有脑动脉瘤标本均可见iNOS表达,而正常脑动脉标本则未见其表达:iNOS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动脉瘤壁外膜和炎症浸润区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内。结论动脉瘤发生可能与局部iNOS过度表达,继而合成大量NO有关。

  • 标签: 动脉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脑缺血是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后第三大致死原因,是致残第一病因;在我国,脑缺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及第一大致残病因.因此,治疗并防治脑缺血及其所造成后遗症是目前基础及临床研究热点.以前,一直认为脑缺血所造成神经元死亡为缺血后坏死,因而把研究重心放在如何减轻缺血(如溶栓)、改善供血(如促血管再生)等方面.近年研究发现:在发生局灶性脑缺血数分钟内,缺血区域中心神经元发生了不可逆坏死,但是,在坏死灶周围环绕着一圈仍保持代谢状态功能相对静止区域,

  • 标签: 脑缺血 溶血磷脂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miR-410在胶质瘤细胞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人胶质瘤标本以及胶质母细胞瘤U251和U87细胞系。采用miRand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miR-410靶基因预测分析,初步判断其与MET基因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miR-410和MET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10对MET靶向作用;Westernblot检测miR-410模拟物转染肿瘤细胞后MET蛋白变化。结果经miRanda靶基因分析:METmRNA3’非编码区(3’UTR)与miR-410种子序列存在理论上互补匹配序列。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标本miR-410和MET具有负相关性(r=-0.69783,P〈0.001)。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胶质母细胞瘤MET基因是miR-410直接靶点。肿瘤细胞转染miR-410模拟物后对MET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胶质瘤细胞miR-410靶向作用MET,可能是胶质瘤治疗新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miR-410 基因 MET 基因实验 荧光素酶报告
  • 简介:脑创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而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脑创伤发展和预后重要因素之一,适当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某些继发性损伤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基质金属蛋白基质系(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不断深入研究,金属蛋白酶系在继发性脑损伤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系在脑创伤方面的研究概述如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创伤
  • 简介:大量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除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降脂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机制。动物实验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增加NO、扩张血管、拮抗炎症因子、抗氧化损伤、抗血栓、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神经再生和突触形成等多种有益效应。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卒中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段小探头B超(LFSPU;频率范围3-9MHz)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LFSPU辅助颅脑手术病例98例,其中脑肿瘤68例,脑脓肿12例,婴幼儿脑积水分流手术10例,脑内血肿8例。结果婴幼儿前囟或3cm×2cm骨窗即可满足LFSPU探头置放和探测需求,探测距离在7cm以上,探测到最小病灶直径为1.0cm,最深5.5cm。LFSPU均显示所有病灶、脑室端分流管和脓肿穿刺针,定位成功率为100%;肿瘤病灶切除后,术LFSPU发现残留肿瘤23例,继续切除16例(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3例),7例因残留病灶位于重要区域未进一步切除。结论术LFSPU可通过小骨窗和未闭前囟进行探测,实时动态监测手术过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B超 低频段小探头B超 效果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机标准30例急性缺血性卒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变化。撤机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定义为撤机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机者定义为撤机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机,28次撤机成功,10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机前GCS评分变化(ΔGCS)是影响撤机成功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机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独立因素为撤机前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机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机前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目的探讨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过DSA确诊,并行3DTOFMRA检查41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SA共检出44个动脉瘤.3DTOFMRA检出其中41个,敏感度93.2%,其中最大直径在3毫米以上动脉瘤全部检出.最大密度投影(MIP)法显示其中35个动脉瘤,最大径为(7.01±7.29)mm,敏感度为79.5%;多平面重建(MPR)法显示36个动脉瘤,最大径为(8.09±8.22)mm),敏感度为81.8%.MIP法与MPR法所测得动脉瘤最大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3DTOFMR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初筛方法.MIP及MPR法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

  • 标签: 动脉瘤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对致痫灶位于脑主要功能区癫痫病人,采用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subpialtransection,MST)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继发性癫痫病人,在术硬脑膜切开后,先用皮层电极核实致痫灶方位和范围,在显微镜下切除非功能区病灶及其周围皮层致痫灶;对功能区病灶也予以切除。第二次用皮质脑电图检查,对功能区存在或残留致痫灶(棘波),使用软膜横切刀,切断痫性放电传导神经元树突。最后用皮层电极复查,如仍有棘波存在,再补行几道横切,直至脑电波全部趋于正常为止。结果在癫痫控制方面,除1例无改善外,其他14例都得到不同程度控制。随访1~35个月,满意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5例,较差2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MST能使脑主要功能区癫痫在不引起任何机能损害情况下,术后痫性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是神经外科目前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癫痫 外科治疗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和颅底伪影后,SWI图上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和SWI探查到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更为明显。结论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检出有更高准确性和客观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 简介:通常认为癫痫发作本身是由大脑网络异常过度兴奋,导致神经元高度同步神经电活动造成。作者首次报道应用微电极记录方法,发现癫痫患者发作时一系列单个神经元成串棘波放电。与传统观念不同,即使在很小皮层采样空间.在发作起始和传播过程,神经元棘波放电形式各异,在时相上也不同步。可能原因是发作起始和传播是由不同性质神经元间极为复杂相互作用导致。与此对应是随着所有神经元棘波放电完全停止,癫痫发作也就终止了。值得注意是,在发作开始数分钟前,即使是癫痫起始区以外神经元电活动已经有明显变化。提示有必要重新审视目前对于癫痫形成机制理解,同时可根据皮层神经元棘波放电形式而对癫痫发作进行预防。

  • 标签: 皮层神经元 癫痫发作 电生理变化 神经电活动 人类 传播过程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4只成年大鼠脊髓各节段GPR30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脊髓各个节段,GPR30在脊髓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灰质,且以腹角为主,除腰段脊髓背角有少量GPR30阳性信号外,其余节段脊髓背角均未见明显GPR30阳性信号。GPR30在白质信号分布较均匀。结论GPR30在脊髓呈特异性分布,提示其在脊髓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 雌激素 膜受体 GPR30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抑癌基因PTEN在人脑星形瘤表达及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MMP-2和PTEN蛋白表达,并且分析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级关系。结果MMP-2和PTEN在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度增高,MMP-2表达强度呈上升趋势而PTEN表达强度逐渐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人脑星形细胞瘤MMP-2和PTEN之间呈负相关(Rs=-0.518,P〈0.01)。结论MMP-2和PTEN是人脑星形细胞瘤分化程度和转移潜在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MMP-2和PTEN更有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分级。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