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nerverootblock,SNRB)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责任节段”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通过传统方式(影像学检查+查体)初步定位后不能明确判断“责任节段”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加行SNRB判断其“责任节段”范围。后根据加行SNRB后所判断的范围,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减压手术处理;记录患者经传统方式初步判断的“责任节段”范围结果及加行SNRB后所判断结果,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功能评分,计算手术优良率及VAS评分下降程度,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手术后患者功能评分恢复情况来判断加行SNRB后所判断“责任节段”范围是否准确。根据加行SNRB前后所判断患者“责任节段”范围变化以及此范围的准确性综合评价SNRB在腰椎退行性病变“责任节段”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加行SNRB后所判断结果较单纯影像学+查体所判断结果相比明显倾向于单节段单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后均无任何有创操作并发症发生;40例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下降程度为71.93%±12.89%,所有患者的VAS评分下降程度均超过50%(50%~100%);末次随访时40名患者的JOA改善率为治愈(100%)5例,显著(60%~99%)31例,有效(25%-59%)4例,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无减压不彻底造成的症状残留症像。结论对于无法通过影像学+症状、体征明确“责任节段”的腰椎退变性患者,加行诊断性SNRB有助于部分患者缩小所判断的“责任节段”范围;SNRB作为一种判断“责任节段”的方式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显著优于采用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7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39%;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大出血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显著改善患者出血症状,疗效确切,且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较低,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病情有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并发症以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排除因肿瘤、囊肿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DSA透视引导下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结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变支进行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发症情况且对中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3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面部肿胀以及跳痛,服药后半月缓解,治疗优良率为96.4%(34/35)术后随访6-24月一例复发,复发率为5.8%。除出现术后恶心呕吐、面部肿胀、张口困难、咀嚼无力外,无其他颅内血肿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在DSA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以及经济的一种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护理对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实施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强化组实施强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强化组护理的总依从率(93.88%)显著高于常规组(73.47%),护理满意度(95.92%)显著高于常规组(71.43%);并发症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常规组(22.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护理能提高选择性痔上膜吻合术患者依从率,并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技术对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0例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实际用时、手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手术进行过程中和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技术对患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不留置双J无管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不留置双J管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出血、尿外渗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经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后1~2天后出血停止。11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按医嘱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疼痛缓解。12例患者出现尿外渗,指导健侧卧位,更换敷料后症状减轻。10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4~6d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不置双J管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疼痛、尿外渗,护士熟练掌握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出血量低,无患者死亡,住院时间6~13天,平均住院时间(9.25±2.17)天,术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溃疡复发,经治疗后康复。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危急性心梗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按IABP的应用时机不同分为A组(20例,早期置入IABP),B组(20例,晚期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IABP使用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应用IABP于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均安全可靠,但早期应用IABP的疗效更加确切,能够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将等效色谱柱选择运用到大黄和补骨脂多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并通过试验考察进行分析对比,为提高法定标准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重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台不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40根不同品牌型号为C18的色谱柱,对大黄和补骨脂中的多种液相色谱成分进行分析,其中,大黄中含有9种成分,补骨脂中11种成分,并相应对分离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可采用USP和PQRI两种色谱柱选择方法对不同色谱柱对分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色谱柱的相似度越高,对大黄的分离效果也就越弱,对补骨脂的分离规律也就越不明显。结论采用色谱柱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其分离的效果不仅和色谱柱本身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和待测的中药性质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在进行光谱柱的选择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也不能解释所有问题。然而,和随即选择色谱柱相比,在采用USP和PQRI等色谱柱选择方法时,可以提升方法的重视性。
简介:摘要CD4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超家族成员,P-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SCD40L、P-选择素水平检测可能为ACS的危险分层、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预后转归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严重肝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治疗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间94例在我院就诊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应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治疗术进行治疗的A组47例,B组47例患者施原发灶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根治43例,有效清除率为96.3%,B组仅37例根治,总有效率为78.7%,且A组术后对外观影响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中期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治疗,采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治疗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治疗效果明显,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活性在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水平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组(B组)5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1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B2组)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组)44例,C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1组)2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2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30名。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且C组高于B组(P<0.05);B2组P-选择素高于B1组(P<0.05),C2组P-选择素高于C1组(P<0.05)。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糖尿病有明显的P-选择素升高,同时P-选择素升高程度与血糖水平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开腹胆囊切除组7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5例。最后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手术过程、术后进食、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所需要的时间,还有手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所需要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开腹胆囊切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学计意义(P<0.01)。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并发症状明显少于开腹胆囊切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是选择开腹胆囊切除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才能为老年患者提高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胃穿孔选择修补术与大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修补组(65例)和切除组(65例),修补组患者采取选择修补术治疗,切除组患者采取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切除组和修补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修补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切除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修补组(P<0.05)。结论大部分切除术和选择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疗效相当,选择修补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大部分切除术后疾病复发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6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患者症状发作到接受LC的时间分成三组,分别为早期、延期、择期手术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延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早期及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和择期手术组的中转开腹率均多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时期为患者发病≤72小时,发病>72小时手术有可行性,但难度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排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冠脉支架手术后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128排CT冠脉成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患者,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均为阳性345个节段,均为阴性354个节段,MSCTA阳性而SCA阴性12节段,SCA阳性而MSCTA阴性13节段(P<0.05)。DSCT与SCA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100%,对左冠前降支近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6.15%,对右冠远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1%和93.15%。结论128排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准确性和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优选的检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与痔环切术(C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有效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普外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共40例采用TST治疗,B组共40例采用CH治疗,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劳动时间更短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尿储留、控便失调方面A组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费用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手术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随访,A组有4例复发、B组有1例复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结论TST与痔环切术都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指标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疼痛评分(0.50±0.20),行走评分(1.13±0.90),坐立评分(0.50±0.22),自理能力评分(0.44±0.19),举重物评分(1.23±0.81)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obb角(9.43±1.52)、VAS评分(2.81±0.48)、SVA评分(0.11±1.38),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