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产妇。记录产妇的临床措施,包括产次、胎次、胎数、孕周、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次>1次、胎次>1次、胎数>1次、孕周<37或>4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巨大儿、胎盘早剥、剖宫产史均属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项目内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在产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做好早期识别与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危害性,对于产妇及胎儿顺利分娩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效率提高,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基于网络的局部解剖学现代教学模式的探讨,浅谈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所应具备的功能,提出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体系,对推动以网络教学模式教学的现状提出思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病人120例,分为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23.8+6.3岁、平均体重为62.2±7.5kg。采用的麻醉方式手术前患者均未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并术前使用苯巴比妥0.1g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的方式。诱导具体药物是少量吸入异氟烷麻醉,咪唑安定0.1mg/kg,舒芬太尼0.5ug/kgmg/kg,、异丙酚2mg/kg。先面罩给氧后采取气管插管,使用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术中麻醉深度用丙泊酚,琥珀胆碱,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手术使用时间维持在90分钟以内。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采取镇痛方法PCI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使用PCIA泵,PCIA泵镇痛液包括芬太尼0.5~1.0mg,格拉斯琼9mg,曲马多500mg,加0.9%氯化钠至100ml,维持剂量锁定在15ml/1小时,术后2-3天停止镇痛。对照组术后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肉注射曲马多75—100mg/次。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病人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评估术后分时段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病人对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PCIA组为优良51例,尚可9例;无效0例。其对照组为优良42例,尚可12例,无效6例,两种镇痛方式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和排便的时间PCIA组比对照组早(P<O.05)。结论1、PCIA在剖宫产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2、PCIA术后镇痛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6例高危妊娠产妇和158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6例产妇,18例(23.4%)自然分娩,阴道助产11例(14.5%),剖宫产47例(61.8%);早产儿9例(11.8%),低体重儿11例(14.5%),新生儿窒息9例(11.8%)以及死亡5例(6.58%);对照组158例产妇,116例自然分娩,阴道助产31例(19.6%),剖宫产11例(6.96%);早产儿4例(2.53%),低体重儿6例(3.80%),7例(4.43%)新生儿窒息以及0例(0%)死亡。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导致高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率、窒息率、死亡率,对孕妇分娩方式和结局有着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712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同产次、孕次、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临床干预措施。结果712例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3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32/712),阴道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9例,发生率为2.2%(9/405),剖宫产妇中产后出血23例,发生率为7.5%(23/3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性出血13例,占比为40.6%(13/32),胎盘因素出血9例,占比为28.1%(9/32),软产道撕裂性出血6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统计结果显示,分娩方式、产次、孕次、新生儿体重、多胎妊娠与产后出血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诱发因素中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占主要原因,而产妇分娩方式、产次等与诱发因素显著相关,为此临床应根据上述原因介入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d组和40mg/d组各45例,服药前和服药后12周检测TC、TG、HDL-C和LDL-C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TC和LDL-C指标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mg/d组治疗后相比TC、TG和LDL-C下降和HDL-C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性高脂血症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和安全性,但40mg/d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