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8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6.2岁;按Jakob移位分度Ⅱ度41例,Ⅲ度27例,按Milch分型Ⅰ型7例,Ⅱ型6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麻醉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石膏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术后平均6.6月返院取出内固定,也为平均随访时间;根据Hardacre的疗效判定标准,优43例,良22例,差3例。术后并发症有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外观凸起18例,骨骺早闭肘外翻3例,鱼尾畸形8例,针尾刺激皮肤形成皮下滑囊12例,术后感染1例,3例肘关节活动较健侧受限。结论对于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使骨折块达到解剖对位,减少肘关节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故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很好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Salter‐Harris分型将所有儿童分为4组,其中,I型12例,Ⅱ型45例,Ⅲ型2例,Ⅳ型27例。所有患儿均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随访一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儿随访一年,有4例治疗后愈合欠佳。其中,神经损伤、再移位、后期功能锻炼差、骨折不愈合各一例。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的总体优良率为91.86%,其中I型优良率最高,达为100.00%,Ⅱ型优良率为95.56%,Ⅲ型优良率最低,仅为50.0%,Ⅳ型优良率为85.19%。Ⅰ型优良率与Ⅱ型、Ⅳ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型、Ⅱ型、Ⅳ型明显高于Ⅲ型优良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骺离骨折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预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固定可靠,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carnitinedeif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一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lI),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试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性心肌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elosporineA,CsA)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MG患儿接受CsA治疗前及治疗后1、4、7、12、18、24个月时MG严重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7、12、18、24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临床相对评分>25%)分别为75.6%、82.9%、90.2%、92.7%、92.7%、85.4%。随服用CsA时间的延长,MG临床绝对评分进一步下降(P<0.01)。CsA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有毛发增多7例(17.1%)、胃肠道反应6例(14.6%)、感染与粒细胞减少4例(9.6%)、肾功能损伤2例(4.9%)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sA治疗对激素疗效不佳、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或耐药的MG患儿,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检查心肌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非支原体肺炎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心肌酶谱、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研究组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的CK、CK-MB、AST异常概率均明显待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两种a-HBDH、LDH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CK-MB、AST心肌酶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三项a-HBDH、LDH、CK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心电图异常与心肌酶异常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心肌酶谱检测,是诊断导致心肌损伤的有效方法,其中CK-MB、AST属于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借助心电图检查,可有效了解心肌的受损情况,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6至9岁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指导依据。方法任意从某一所小学中抽取50例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的儿童构成观察组,儿童年龄在6至9岁之间。然后按照这50例儿童的年龄、班级、性别、体重等情况挑选另外50例营养情况良好的儿童构成对比组。对这100例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有40例儿童出现Ⅰ度营养不良情况,占总数的80%;6例Ⅱ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12%;4例Ⅲ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8%。导致观察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收入偏低、患病周期小、挑食厌食、缺乏运动、没有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等。结论家庭、疾病、饮食、运动是决定儿童营养状况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只有加大重视力度使其保持合理状态,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市辖区内幼儿园就读的3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其抚养人进行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并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调查结果本组受试儿童中不良饮食行为总百分比达到了60.33%,其中无法独立完成进食(46.33%)、存在不良进食习惯(41.67%)百分比较高(P<0.05);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28.33%,其中本组儿童超重(9.0%)和肥胖(9.67%)百分比较高(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存在普遍性,且超重和肥胖占比较高,应注意纠正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促进均衡膳食,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急诊全麻下行开颅骨瓣成形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总结其临床表现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经验。结果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有1例患儿由于手术结束后第二天并发急性肺水肿,经抢救无效发生死亡,其余67例患儿均治愈,治愈率为98.53%。手术结束后第二天有6例患儿出现低钠血症,3例患儿出现癫痫症状,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后均得到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结论对于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在伤后立即进行CT三维成像检查进行确诊,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策略,这对于提高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