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采用艾迪注射液于DP方案联合治疗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诊罹患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对共108例病患按照随机原则予以分组,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予以治疗为对照组与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5.56%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20.3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所得结果具有更高的水平(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46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析,给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 46例NSCLC患者无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28.26%,疾病控制率78.26%。治疗前,患者凝血指标PT(16.23±1.24)s、APTT(41.34±6.35)s、TT(18.72±4.64)s、FIB(5.17±1.16)g/L、D-D(0.56±0.14)mg/L;治疗后,患者凝血指标PT(19.02±1.72)s、APTT(35.76±5.21)s、TT(16.22±3.11)s、FIB(6.86±1.67)g/L、D-D(0.89±0.31)mg/L;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NSCLC患者生存期,但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也会加深,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不良反应以高血压57.55%最为多见,另外胃肠道反应34.91%,肝脏毒性31.13%,手足综合征10.38%、甲状腺功能低下9.43%、皮疹7.55%,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6.66%最高,其次为高血压5.66%、肝脏毒性4.72%、手足综合征0.94%。结论: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取肝动脉介入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治疗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以高血压、消化道反应等较为多见,需密切监测及针对性处理。
简介:摘要:随着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日益提高,在现今犯罪现场很难提取到常规生物检材,各类刑事案件在提取常规检材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脱落细胞等大量非常规生物检材也被同时提取,无形中加大了日常DNA提取工作量及提取难度,本实验目的在于利用博坤生物96道全自动提取工作站探索提取大量脱落细胞DNA的方法,从而在面对有些案件提取大量脱落细胞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提取方法。
简介:[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最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以反复发作的乳房肿块、乳房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虽然PCM是乳腺良性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因而误诊率较高。而本文中的阳虚质为中医学的体质学内容,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决定其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具体的体质条件决定着具体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故改善体质符合中医学的“治未病”,成为中医学上防治疾病发生的新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的医院62例(7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1例,36眼)和对照组(n=31例,38眼),将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除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外,其他角膜内皮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房出血,眼压异常,前房纤维渗出以及黄斑水肿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可改善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视力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已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证实诊断的乳腺、肺、肾、胃、膀胱、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肿瘤组织石蜡块共30例,重新包埋,切片厚4μm。进行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结果上皮来源肿瘤主质和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常形成细胞巢,压迫周围网状纤维,癌细胞巢常被网状纤维包裹,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结构,巢内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结论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增生的网状纤维对癌巢形成的包裹状态,提示网状纤维增生可能是机体对病灶的防御性免疫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共计9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7,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联合组(n=47,对照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束带在改良阴道紧缩联合会阴撕裂伤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阴道内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3点与9点方向做切口,进行阴道后壁前端从内向外多层次多隧道束带缝合固定,将阴道腔缩窄和阴道口收紧并加固盆底,重点矫正阴道外1/3松弛。在会阴体正中穿刺破皮,进行会阴浅横肌肌肉内“8”字缝合,利用真皮束带进行拉紧收拢,修复陈旧性会阴撕裂伤。结果:术后阴道腔直径及阴道口明显缩窄,会阴体高度增加,并完成40例1年时间随访,患者阴道敏感性增加,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束带改良阴道紧缩术通过恢复阴道近口1/3段处的肌肉、肌腱的弹性和连续性,使会阴体结构回归至接近解剖原位,创伤小,恢复期短,维持时间长,术后疗效满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以及同时期来本院接受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均为其进行Blys水平检验,并统计患儿感染发生率及Blys与感染发生相关性。结果:ITP患儿组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8.33%。对比临床检验结果可见,A组患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脐血调节性T细胞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生时检测早产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根据早产儿出院时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2组,对比分析BPD组和非BPD组患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程度BPD间的差异。结果 BPD组早产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BPD组,BPD组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械通气和吸氧时间明显长于非BP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在妊娠妇女地中海贫血的检测中具有的应用价值与筛查意义进行评估。方法:首先对早孕期门诊患者进行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对地贫表型阳性患者再进行相应的中国常见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本次研究中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33例早孕期妇女进行血细胞分析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筛查出地贫表型阳性262例,最后检出112例患者携带地贫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在地贫筛查表型阳性患者中,地贫基因携带者占42.7%(112/262),其中α地贫携带率25.9%(68/262),β地贫携带率16%(42/262),α+β复合型0.7%(2/262)。结论:血细胞分析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在妊娠妇女的地贫筛查中具有积极意义,其与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 在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过程中,分析 FLT3 、 NPM1 基因检测意义 及患者预后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 1 9 年 12 月接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59 例为临床观察对象, 59 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一时期接诊的 59 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结果: 观察组患者 FLT3 、 NPM1 基因突变问题的发生概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双基因突变的患者的康复质量要远低于发生单一类型基因突变患者的康复质量。 结论: FLT3 、 NPM1 基因 突变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基因突变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鼻咽原发和鼻咽受累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 124 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鼻咽受累组)和对照组(鼻咽原发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治疗、预后上的异同。 结果: 在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中,两组患者在 LDH 升高、 PTI 、 NKTCL-PI 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治疗疗效比较中,初始化疗后两组完全缓释患者和肿瘤进展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 5 年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中,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鼻咽原发和鼻咽受累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上存在相似的特点,但是在放疗的近期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