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四月,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组应邀赴英国参加第六届伦敦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即原朴茨茅斯重奏比赛)。这是一次空前的艺术盛会,由十二名音乐大师组成评委会,其中有著名犹太小提琴大师YFRAH·NEAMAN、英国著名阿玛丢斯四重奏组的二提琴SIEGMUND·NISSEL及日本东京四重奏组创建者之一的KOICHROHARADA,特邀公正观察家中有著名美国青年提琴大师古东·克雷默。参赛选手是从世界各地五十多组优秀重奏组中经录音筛选出来的二十三个重奏组,其中以色列、日本、挪威、瑞典的选手是首次参赛,由此印证了国际乐坛久负盛名的音乐大师、比赛主办人兼评委主席耶胡迪·梅纽因先生对世界各国青年音乐家的希冀:“通过这条确实可行的途径用以帮助这些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年轻人在此相聚,相互尊重、宽容和理解,共同创造出至美音乐,共同去编织贯穿全球的人类文化大融合”——由此可见其意义深远。
简介:假如一个孩子能学琴,又有快乐,那该多好啊。有一些人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着。比如赵薇和赵薇小提琴乐园的老师们。她们的教育理念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期望。我把下面的文字送给正在赵薇小提琴乐园学琴的女儿,也愿意把我的理解和感受与《小演奏家》的读者朋友分享。
简介:在舞台演奏时最需要做的是不断地依据演奏的进行和技巧发挥的状况进行瞬间的临场判断与调整。如果一个演奏者的技术和技巧状况不好,在演奏时技巧的发挥经常不到位,那么尽管他的脑海里充满了最鲜活的音乐形象,也不可能在演奏中很好地表现出来,他内心所设想的声音效果也就不可能实现。笔者认为,那种关于在演奏时头脑中能够同时“再现音乐形象”的理论,实际上是把“充满激情”的演奏当成了充满“形象思维”活动的演奏。因此可以说,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形象思维”活动在演奏中的体现应该是在乐曲的练习和而后的音乐处理过程当中,不是在舞台演奏的一瞬间。因为在舞台演奏时,乐曲中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是与先前的技巧安排、音色选择、音乐处理以及演奏者对技术技巧所掌控的把握性以及现场发挥的状况息息相关的。此时,尤其是在快速的旋律中,演奏者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控制弓、指法,控制音准和音量以及强弱起伏等技术与技巧的发挥状态。与此同时也在集中精力聆听自己演奏的音响效果和音色的变化,而无暇顾及其它。音响效果和音色变化的控制如果思想不够集中、脱离了对于演奏状态的高度控制,甚至试图通过联想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舞台效果,都会适得其反地直接削弱甚至破坏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