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列斐伏尔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但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立场:认为被异化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因素,也包括着解放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被引导官僚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 简介:早在20世纪40年代,冯契就从政治学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自由学说,认为人自由在于对必然认识。80年代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自由理论体系。

  • 标签: 自由 必然 理想 智慧
  • 简介: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全力擘画以领袖肖像为中心政治实践,旨在推动新中国国家权力生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合法性获取。溯及既往,该项政治实践既肇始于党政治文化传统,亦催生于新中国领袖肖像正规化治理难题。而在经由系列肖像适用规范制定,多维纪念策略和纪念机制的确立,以及重大纪念活动仪式操演后,领袖肖像得以有效介入新中国政治叙事,并发挥着形象塑造、政治象征、关系协调、社会动员等多项重要功能,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新传统创新与赓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念活动 领袖肖像 肖像政治
  • 简介:在康德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还是不愉悦?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是:作为道德情感“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愉悦”,而且,这种复杂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 标签: 自我所有原则 契约原则 自由 平等 正义
  • 简介:学校是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课程是意识形态传播重要渠道,教材是意识形态传播重要载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是观察和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重要窗口。从1982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到2011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版)》,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知识内容生活化与书写形式童趣化上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典型性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为研究文献,展开系统和深入分析,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变迁重要途径。

  • 标签: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传播 变迁
  • 简介:<正>自由是主体——人一个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之一。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活动是多样,自由表现也是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自由范畴,如政治自由、道德自由、学术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是政治学研究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自由概念是

  • 标签: 根本区别 伦理学研究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性 关系问题
  • 简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解放学说”、戒严时期“妖魔理论”和解严之后“一种理论学说”形象改变。思想是时代精神镜像,台湾地区对《共产党宣言》认知形象改变背后实际上折射是时代变迁。对《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史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既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和研究史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还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革命 台湾马克思主义
  • 简介:存在主义作家伽缪在其《西西弗神话》中通过“背谬”概念表达了对于人存在意义反思。这一意义体现于人有限性和其完美与大全理念(超越性)之间无法消解张力。该文在确定这一点同时,指出了这种背谬意识是西方文化隐密本质,也是其异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根据。

  • 标签: 伽缪 背谬 超越性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正>新近出版《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这本书从分析腐败性质、特征、类型入手,进而分析了腐败滋生根源以及对社会造成危害。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一系列反腐保廉对策,例如:掌握反腐保廉思想武器、构建反腐保廉社会机制、总结和运用当代中国反腐保廉实践中积累行之有效经验、借鉴世界各地反腐保廉实践中采取

  • 标签: 反腐保廉 社会发展 腐败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机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宽容与创新.首先,哲学与常识融合.洛克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与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态度.其次,理性与虔敬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充分发挥与肯定上帝存在是相一致.再次,机械论与经院哲学方法混用.洛克在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观念形成以及观念与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成分.

  • 标签: 洛克哲学 天赋观念 上帝存在 两种性质学说
  • 简介:<正>“两点论”、“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论”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 标签: 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 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国有大中型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正>《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是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哲学园地中辛勤耕耘和可贵探索成果。作者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中心课题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现实问题以及马克思

  • 标签: 问题探索 现实问题 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当代哲学 园地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对乌托邦式理想社会批判。本着对道德热情,建构论者所提出理想社会具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线性主义、目的论、道德主义等特征。笔者分析了两人对这种理想社会批判,指出理想社会理性主义实质是非理性主义,其历史主义实质是圣人主义,其自由会导致奴役,其道德激情会造成不道德后果,以此说明,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到达天堂式理想社会,反而会因追求天堂而跌下地狱。

  • 标签: 波普尔 哈耶克 理性社会 批判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 简介:<正>社会主少有机体是按规律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创造。人民群众越是自觉地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愈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中一个基本规律。主体自觉

  • 标签: 社会有机体 主体自觉 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
  • 简介:胡塞尔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发展过程,以意向和充实这对概念为线索,试图考察此种移植有效性,并对胡塞尔意向性表象模式提出置疑。

  • 标签: 意向 充实 实践理性 伦理学
  • 简介:在现存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手稿中,约有三分之二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荷兰)。这些手稿在抵达阿姆斯特丹之前,曾流落于西欧各地,并受到各种政治态势影响。故事要从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自身开始讲起。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德国,尔后游历欧洲各地。1850年左右,他们才在英格兰定居。马克思被德国、法国和比利时驱逐后,来到了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家人在那里有一家纺织工厂。1870年之前,马克思及其家人在伦敦经常搬家,经济窘迫。随后,恩格斯搬到伦敦,他抽出大部分时间和大量金钱,来支持卡尔·马克思。此后,马克思一家终于住进了一所体面的房子,马克思终于有了自己书房来保存自己著作和笔记,其中包括他多年来一直在欧洲多地转移迁徙时带着文件。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卡尔 里德 著作 阿姆斯特丹
  • 简介:<正>关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现在有些奇谈怪论。如三元里抗英有人说是干了蠢事,理由是当时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而清朝是个落后封建王朝,认为先进可以帮助落后,所以不应该抵抗。还有割让香港给英国,我们认为是国耻;而有个别小青年却说为什么当时不把广州也给英国?这样广州今天就像香港那样了。在学术界,也有人为当时清政府不搞改革开放而表示遗憾,认为失去了现代化机会。还有鸦片战争后广州人反对英人入城问题,广州人是对还是错?过去多数

  • 标签: 爱国主义思想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 广州人 现代爱国主义 传统型
  • 简介:大多数理论家都承认,实践规范性具有一个“可违反性”或者说“错误可能性”特征。不过,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个特征只是规范性概念一个表面逻辑特征。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因为“错误可能性”特征实际上揭示了规范性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律令性特征。进一步地,正是通过理解“错误可能性”论证所蕴含这个实质涵义,我们或许才有机会去进一步发现,康德主义构成论是存在内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

  • 标签: 错误的可能性 康德主义构成论 新休谟主义构成论 规范实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