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病理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宫颈鳞状上皮肿瘤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均实施宫颈活组织检验、宫颈液将基细胞学检查。对60例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30/60)例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20(20/60)例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10(10/60)例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结论 宫颈液将基细胞学检查容易导致漏诊发生,所以可联合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方法,以降低漏诊、误诊发生概率。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肿瘤 病理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作为全球最严重健康问题之一,最终都会向肾间质纤维化方向进展,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MT过程涉及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参与,其具体机制仍在被不断探索。本文聚焦于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机制,对其中主要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病时间和视网膜病变程度。方法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间,对所有患者眼底进行扩瞳检查视网膜表现,进行分型,分析。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网膜病变随发病时间越长,其发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深、严重。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网膜脱离患者30例临床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非常满意13例,满意16例,满意度为96.67%。结论减轻患者焦虑,掌握有关疾病知识。患者能保持符合治疗要求正确体位。减轻患者疼痛或不适,使患者得到舒适护理服务。患者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节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50例接受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体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影响。结果接受过护理干预50例患者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脱落 术后护理 临床体会
  • 作者: 刘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达州爱瑞眼科医院刘毅视网膜脱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出了多种视网膜脱离治疗方法,为视网膜脱离疾病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文对视网膜脱离疾病进行简要介绍,提出视网膜脱离有哪些症状,阐述治疗方法,并介绍视网膜脱离预防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网膜扭转(omental torsion,OT)是一种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罕见疾病,以右下腹疼痛多见,约占80%。OT可分为原发性大网膜扭转(primary omental torsion,POT)和继发性大网膜扭转(secondary omental torsion,SOT),其中又以SOT多见。POT与肥胖、解剖异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等因素有关,SOT由其他疾病(如:肿瘤、疝气、囊肿等)所致。大多情况下大网膜围绕其长轴顺时针扭转,继而出现大网膜水肿、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OT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其他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等)相似,所以临床上常被误诊。X线和超声对于OT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大网膜扭转CT图像表现为大网膜中存在模糊同心线性脂肪块状结构,对诊断OT具有较高准确性。随着高质量超声、CT、CT MPR广泛应用,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OT病例越来越多,但手术探查仍是确诊OT重要方法。大网膜扭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对于没有出现并发症患儿,保守治疗可达到治愈目的,但存在复发风险,且未证实诊断,需要较长时间随访。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失败患儿,应立即腹腔镜探查。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网膜是当前诊断和治疗OT重要方法。

  • 标签: 大网膜扭转 急性腹痛 大网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PDR患者40例44眼(PDR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40眼进行mf-ERG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R患者组mf-ERG1~5环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2~5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结论:Mf-ERG可有效地评价PDR患者视网膜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增生型
  • 简介: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表达影响,探讨PEDF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mRNA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之

  • 标签: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99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研究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辅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药物 复方血栓通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在预防LASEK术后视网膜脱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8例眼底激光手治疗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预防LASEK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脱离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内所有患者眼底情况均比较稳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12个月出现1例眼压升高,1例出现眼干症。结论在LASEK术前对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情况,是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眼底激光治疗 视网膜病变 LASEK手术 视网膜脱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及激光治疗防治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对侧眼全面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裂孔患者予以激光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对侧眼检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3眼,占比31.94%;检出视网膜裂孔10眼,占比13.89%;检出黄斑出血5眼,占比6.94%。其中32眼实施预防性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激光斑清晰,且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表现。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通常会存在一定视网膜病变现象,其中以退行性病变居多,需加强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患者实施激光治疗,可有效预防对侧眼视网膜脱离出现。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中1型黄斑新生血管(MNV)伴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nAMD中1型MNV伴不同类型PED患者42例4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OCT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进行,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其PED高度(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根据PED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浆液性PED (sPED)、纤维血管性PED (fPED)、出血性PED (hPED),并据此分组。42只眼中,sPED组、fPED组、hPED组分别为16 (38.1%,16/42)、14 (33.3%,14/42)、12 (28.6%,12/4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IVC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经评估按需治疗。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BCVA及OCT,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BCVA、PEDH、PEDA、PEDV、CFT变化,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2个月,sPED组、fPED组、hPED组患眼PEDH、PEDA、PED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改善程度差值,hPED组分别为(-318.67±258.09) μm、(-6.50±6.33 )μm2、(-1.95±1.78) μm3;sPED组分别为(-119.31±224.13) μm、(-0.86±5.00) μm2、(-0.56±1.64) μm3;fPED组分别为(-53.93±92.51 ) μm、(-0.76±2.54) μm2、(-0.19±0.46)μm3。hPED组患眼改善程度显著大于sPED组、fP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6.029、5.494,P<0.05 )。与治疗前BCVA、CFT比较,治疗后12个月,fPED组、hP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D组无显著改善(P>0.05)。3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变化幅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7、0.741、0.848,P>0.05 )。结论康柏西普能有效改善或稳定nAMD中1型MNV伴sPED、fPED、hPED患眼视功能及解剖学形态,其中对hPED解剖学疗效更好。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视网膜脱离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临床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病患者60例(61眼)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19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60例(61眼)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特征,该特征代替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形状主要是火焰状,视网膜眼底分布范围主要是各个血管,视网膜出血数量是比较大,在119例(121眼)患者当中,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9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发病率为2.52%。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是比较常见,会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个阶段,主要临床表现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特征,而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征。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并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眼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