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状、梁索状或旋涡状,无腺体或导管分化;细胞中等大,核椭圆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胞浆红染,部分透明;有少量纤维间质,纤维间隔较纤细,部分玻璃样变性,将肿瘤细胞团分割成网状、条索状。免疫组化:肿瘤肌上皮标记物SMA、P63和calponin呈弥漫阳性,且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50%肿瘤细胞阳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诊断为肌上皮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5日至2014年4月7日期间,这10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0%(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视网膜光凝术围术期给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数,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3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TA辅助下玻璃体切除,20眼在靓蓝着色下行内界膜剥除,其余12眼未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注C3F8组9眼,注硅油组23眼。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患眼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4,P〈0.05)。相干光断层扫描提示:Ⅰ级(愈合)11眼(34.4%),即黄斑裂孔完全消失,神经上皮连续,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组织;Ⅱ级(贴合)15例(46.9%),即黄斑中心有神经组织缺损,裂孔边界可见,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位;Ⅲ级(未愈合)6例(18.8%),即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复发。剥离内界膜组20眼中,18眼复位、2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90%,黄斑裂孔闭合率为37.5%;未剥离内界膜组12眼中,8眼复位、4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66.7%,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5.6%。剥离组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未剥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行内界膜剥除+硅油充填后复位,取油后未复发。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8只眼)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根据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三期,分别为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收治的40例患者均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三期DR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三期DR患者随访一年后临床疗效均较高,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0.00%及92.86%。组间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不同分期DR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最富含于视网膜内,因糖尿病不能凋整其水平,从而可以损害视恻膜。方法我们应用ELISA检测法检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BDNF和用链脲佐因素(streptozotocin,STZ)引起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视网膜中的BDNF水平。结果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BDNF水平较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10.0±8.1~25.8±8.5ng/ml,P<O.001),比较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也明显减少(10.0±8.l~21.8±4.9ng/ml,P<0.001),而糖尿病大鼠比较非糖尿病鼠对照组,其视网膜和血清中的BDNF也明显减少(P<O.05)。此外,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视网膜中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有关的激酶(TriB)受体表达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较非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O.001),、半胱氯酸蛋白酶Caspas-3的活性检测在引起糖尿病3w后的大鼠视网膜中却是增高的,且一直维持至10w仍然增高,与BDNF的水平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糖尿病人的BDNF水平降低,可引起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凋亡和神经变性,其后在DR中引起神经血管的损害。
简介:目的明确上皮内瘤变概念,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旨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诊断患者病情,避免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保留同一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手术标本,期间共获得同一患者手术前内镜活检切片48张,HE染色切片188张,由3名医师分别复查,最后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结果48例患者中有23例在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25例在术前被诊断为髙级别上皮瘤变,术后通过病理诊断,有6例确诊为腺瘤,并伴随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11例确诊为髙级别上皮内瘤变,剩余31例均确诊为腺癌,癌症比例为64.58%,其中浸润性腺癌26例(54.17%)。根据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同一患者的手术标本相互比较,并通过3名医生复检,有两例在术前被误诊为腺癌。结论认真领会上皮内瘤变概念,并应用到结直肠患者病理诊断分析过程中,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有效配合,降低误诊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