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三维重建模型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宫骶韧带与输尿管、直肠的解剖关系。方法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并行手术前盆腔MRI检查的POP患者67例;以中盆腔Ⅰ~Ⅱ度脱垂为轻度POP(37例),中盆腔Ⅲ~Ⅳ度脱垂为重度POP(30例)。三维重建形成三维模型,并在宫骶韧带的拟合曲线与坐骨棘连线平面的交点标记为P0点,向骶骨方向每增加1 cm分别标记P1、P2、P3点;分别在P0~P3点水平测量直肠和输尿管到宫骶韧带的最短距离。结果(1)左侧输尿管到左侧宫骶韧带的距离为(15.45±7.46)~(19.31±11.38) mm,右侧输尿管到右侧宫骶韧带的距离为(13.77±8.16)~(14.78±9.18) mm;P1点水平输尿管距离宫骶韧带最近,重度POP患者右侧输尿管在P2点水平距离右侧宫骶韧带最近,为(13.45±9.34) mm;双侧输尿管距离同侧宫骶韧带的最远距离均位于P3点水平。(2)直肠在P0点水平距离双侧宫骶韧带最近,左侧为(20.62±9.99) mm,右侧为(16.82±9.63) 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直肠与右侧宫骶韧带更靠近;轻度POP患者直肠到双侧宫骶韧带的距离在各标记点均无差异(P均>0.05),重度POP患者直肠更靠近右侧宫骶韧带,最近在P0点水平为(15.64±10.31) mm。结论与左侧宫骶韧带相比,输尿管和直肠与右侧宫骶韧带的关系更密切,POP患者在行右侧宫骶韧带手术操作时需更注意勿损伤输尿管和直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自拟汤剂便秘1号加味应用于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中气下陷) 的效果。方法:从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患者60例,使用中医治疗脾虚气陷、润肠通便的中药与西医黏膜环切术(PPH)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身体症状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情况和身体症状评分都得到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自拟中药汤剂便秘1号加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型便秘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长期便秘及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芍倍注射液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30例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直肠脱垂患者30例(Ⅰ~Ⅱ度),于2020年4月~2021年2月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1:1随机分组后,对照组(n=1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15)联合芍倍注射液治疗。比较患者症状积分、近远期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1)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6月后便秘(0.75±0.21)分、水肿(0.68±0.24)分、肛门瘙痒(0.71±0.23)分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治疗6月时临床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7日时有效率、治疗不良反应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芍倍注射液联合治疗Ⅰ~Ⅱ度直肠脱垂近远期疗效显著,且具备治疗安全性,可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反复子宫脱垂患者,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观察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例Ⅲ、Ⅳ度反复子宫脱垂患者中合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20例(10.0%),其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例。合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子宫脱垂患者年龄、子宫脱垂病程、产次、肿瘤家族史、子宫颈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脱垂分级、丈夫性生活前进行冲洗比例与无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脱垂病程(OR=2.381,95% CI 1.337~9.050,P=0.002)、子宫颈炎(OR=1.242,95% CI 1.113~3.015,P=0.032)、高危HPV感染(OR=1.425,95% CI 1.124~6.234,P=0.020)、子宫脱垂分级(OR=1.632,95% CI 1.204~7.624,P=0.015)是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发生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反复子宫脱垂患者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且子宫脱垂病程>10年或Ⅳ度子宫脱垂患者发生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联合切缘热消融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40例资料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法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发生几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几率为25.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90.00%;对照组总满意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我院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采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联合切缘热消融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23岁,G3P0,38+6周孕临产,因"阴道见红伴下腹痛1小时"于2007年8月12日入院。孕期建卡及常规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产科检查:宫高34cm,腹围92cm,胎位枕左前位(leftoccipitoanterior,LOA),胎心音142次/min,抬头入盆,骨盆外测量正常。肛门检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先露-1。内骨盆无异常。B超:胎儿双顶间径为9.0cm,股骨长度为7.2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I级;羊水深度为4.2cm,羊水指数为13.2cm。可行阴道分娩。于当日14:20开始出现规律宫缩,15:50自然破膜,羊水清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带脱垂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内容。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出现脐带脱垂情况共计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妇分娩共计7250人次,出现脐带脱垂23名,其发生率为0.32%,3例产妇为隐性的脐带脱垂,另外20例为显性的脐带脱垂病症,2例在确诊时胎儿已经死亡,另外21例胎儿在确诊时还存活,18例进行剖宫产分娩,15名分娩存活,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病症6例、死婴4例,其中1例为双胎,其手术前其中一胎已经死亡;另外3例进行臀助产,3例婴儿均存活,围产儿的死亡率为25.0%(6/24)。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做好脐带脱垂的预防,及时确诊并结合宫口的扩张程度以及胎儿状况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非常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子宫脱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脱垂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80例患者中子宫脱垂I度5例;子宫脱垂II度12例;子宫脱垂III度33例。结论MRI在女性子宫脱垂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