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介绍了用于上海天文台佘山25m射电望远镜VLBI观测站S2-PT终端的S2FS(S2FieldSystem)控制软件。该软件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实验中,能实现S2终端系统记录观测数据自动化。
简介:持续城市的排水系统沿着道路并且在城市的区域被造收集城市的流量并且避免泛滥,并且过滤水污染物质。流量收集的沉积在stormwater盆被扔,日益增多地,还原剂浇渗入效率,导致堵塞盆。为了更好帮助stormwater盆经理和股东,理解并且预言堵塞率以便详细描述维护计划和时间表,水运输预言模型是必要的。然而因为在stormwater盆内的异构的沉积水动力学性质,一二维(2-D)水流动模型被要求尽可能精确地预言水层次和可能的溢出。浸透的水力的电导率(K)和保留弄弯的沉积水在stormwater盆的全面沉积层被测量,除了沉积层厚度和有机物内容(11个采样点)。沉积深度被用来预言有机物(OM)内容,并且OM被用来预言K。在盆的水高度被考虑沉积水动力学性质分发与HYDRUS-2D模型一起建模。HYDRUS-2D模型给了测量数据的一个令人满意的代表。stormwater盆沉积的水力的性质的情形随着时间的过去被测试,并且水力的抵抗,R,被计算估计stormwater盆表演。在20年工作以后,目前,stormwater盆仍然保证有效的水渗入,而是第一流出(水力的抵抗,R>24h))被期望出现在下一5年里,并且堵塞R>47h)在下一13年里。这个2-D水平衡模型使集成stormwater盆的水动力学异质可能。更好预言2-D/3-D沾染物运输给有趣的观点。
简介:应用一个嵌套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太平洋环流碳循环模式,分析了1960~2000年太平洋不同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为大气CO2的排放区,南、北太平洋(南、北纬15°至模式计算区域南、北边界)为吸收区。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均存在显著的波动,其中赤道太平洋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最显著。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对气候事件的响应并不一致,在ElNio年赤道太平洋冷舌的强度和总溶解无机碳(DIC)的浓度以及输出生产力均会受到上升流减弱的影响而降低,LaNia年这些海气碳通量控制要素的分布情况则正好相反,但在南北太平洋副热带以及高纬度海区,ElNio和LaNia对这些要素带来的影响却并不一定相反,对输出生产力的影响甚至是一致的。以海表温度(SST)为例考察海气碳通量与物理场之间的关系表明,在赤道太平洋上升流对DIC的影响是控制海气碳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其他海区,尤其是副热带海区,由于垂直运动的年际变化较小,且生物生产力水平较低,SST的波动对海气碳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更加重要。
简介: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研究了近2ka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温和冰川积累量演变多尺度特征,得到了与构成序列中主要气候事件对应的尺度分量。用130a尺度以上分量几乎可以重建冰芯记录中的主要冷暖或干湿气候事件。平均而言,温度和冰川积累量配置在大多数时间尺度上都呈正相关,即暖湿/冷干配置,但在130a尺度上是负相关,即冷湿/暖干配置。20世纪以来的快速增暖增湿发生在260a尺度上。线性增暖趋势和千年尺度分量都是暖湿/冷干配置并占有较大的方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百年尺度上的温湿配置。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千年尺度上温湿配置在8世纪出现由冷湿/暖干向暖湿/冷干气候型的转变。
简介:本文描述了在得克萨斯Scurry县SACROC单元CO2EOR项目中应用智能井的实例研究。在2005年初实施了一个有5口井的先导性试验项目,目的是证实智能井井下流动控制阀能够限制或隔离产自采油井高渗透层的CO2和控制从注入井注入的CO2分布。目的是减少CO2在注入井和采油井之间的不必要循环,提高波及效率,增加呆油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这一目的是通过采用有成本效益并且适合这一目的的智能井系统达到的。可以把在本文中描述的智能井技术和工艺过程应用于所有EOR/IOR油田开发规划中,特别是可以应用于C02WAG中。可以把在该实例中采用的智能井技术应用于层状、形成封存箱的和复杂的油藏,特别是可以应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井网。初步结果显示,在保持经济呆油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CO2采出量。采用智能井设备还能够在不使用钢丝和电缆的情况下在一口井内对不同层进行选择性测试和实施增产增注措施。
简介:Dongpu()消沉是中生代沉淀和在北方中国craton以内开发的新生代差错盆。自从Permo含碳的烃来源岩石的免职,消沉经历了许多构造骚乱并且高举。来源岩石经历了不一致高举,变丑,深埋葬,并且导致的magmatism,和那些一打断或在Qinggu的烃来源岩石的逐步的进化()-2很好。我们调查了埋葬的历史,加热,并且Permo含碳的烃来源的烃产生不仅仅根据构造骚乱并且深埋葬摇,而且与在磷灰石分裂轨道分析的新研究,液体包括大小,并且EASY%Ro的数字模拟的应用程序。来源岩石的加热温度从Indosinian向上搏动了到喜玛拉雅的阶段并且到达了最大值在期间早喜玛拉雅。这导致了器官的成熟的逐步的增加和烃产生的多重阶段。这研究描出构造阶段,成熟在Qinggu-2发展了Permo含碳的来源岩石的烃产生的范围,和紧张很好。烃产生主要发生在Indosinian期间并且早喜玛拉雅。早喜玛拉雅的阶段烃产生是更大的,而是Dongying()运动,它发生在结束早喜玛拉雅,可以破坏套住的油和气体。从而,未来探索将需要在Qinggu-2井区域对Dongying运动效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且它可以在Permo含碳的油和气体得到新突破。
简介:随着全球变暖,应对高温热浪事件是未来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利用全球模式—HadAM3p提供的3组不同边界场和初始场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的输出结果,模拟未来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PRECIS对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情景下未来时段(2071—2100年)中国各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强度增加,发生频率增幅超过100%,且持续时间增加30%以上。此外,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武汉和哈尔滨地区的高温热浪与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密切相关。而未来情景下,武汉和哈尔滨地区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呈增加的趋势,表明这些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危害更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简介:利用实施北京市奥运空气质量保障计划"北京市与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项目的有利时机,于2007年1月15~27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站、香河站和兴隆站,采用先进的差分吸收光谱仪(DOAS)和SO2气体分析仪取得了高质量SO2浓度的连续观测资料,同时还获取了相应的常规气象资料和系留气艇探测的常规气象参数廓线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SO2污染的变化过程特征、日变化特征、输送特征、源排放特征以及与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的紧密联系。研究表明:1)北京站、香河站和兴隆站的SO2浓度逐日变化明显,变化趋势一致,通常处于同一个天气系统控制之下,SO2污染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2)冬季SO2浓度日变化明显,夜晚最高,15时(北京时)最低。3)SO2浓度与大气稳定度、风速、风向密切相关,风速越小、大气越稳定,SO2浓度越高;当吹西南风时,SO2浓度升高,西北风时浓度明显降低。4)HYSPLIT后向轨迹数值模拟结果和OMI卫星反演表明周边地区的SO2长距离输送对站点的贡献不能忽视。
简介:Aregionalsurfacecarbondioxide(CO_2)fluxinversionsystem,theTan-Tracker-Region,wasdevelopedbyincorporatinganassimilationschemeintotheCommunityMultiscaleAirQuality(CMAQ)regionalchemicaltransportmodeltoresolvefine-scaleCO_2variabilityoverEastAsia.Theproperorthogonaldecomposition-basedensemblefour-dimensionalvariationaldataassimilationapproach(POD-4DVar)isthecorealgorithmforthejointassimilationframework,andsimultaneousassimilationsofCO_2concentrationsandsurfaceCO_2fluxesareappliedtohelpreducetheuncertaintyininitialCO_2concentrations.ApersistencedynamicalmodelwasdevelopedtodescribetheevolutionofthesurfaceCO_2fluxesandhelpavoidthe'signal-to-noise'problem;thus,CO_2fluxescouldbeestimatedasawholeatthemodelgridscale,withbetteruseofobservationinformation.Theperformanceoftheregionalinversionsystemwasevaluatedthroughagroupofsingle-observation-basedobservingsystemsimulationexperiments(OSSEs).TheresultsoftheexperimentssuggestthatareliableperformanceofTan-Tracker-Regionisdependentoncertainassimilationparameterchoices,forexample,anoptimizedwindowlengthofapproximately3h,anensemblesizeofapproximately100,andacovariancelocalizationradiusofapproximately320km.Thisisprobablyduetothestrongdiurnalvariationandspatialheterogeneityinthefine-scaleCMAQsimulation,whichcouldaffecttheperformanceoftheregionalinversionsystem.Inaddition,becauseallobservationscanbeartificiallyobtainedinOSSEs,theperformanceofTan-Tracker-RegionwasfurtherevaluatedthroughdifferentdensitiesoftheartificialobservationnetworkindifferentCO_2fluxsituations.TheresultsindicatethatmoreobservationsiteswouldbeusefultosystematicallyimprovetheestimationofCO_2concentrationandfluxinlargeareasoverthemodeldomain.TheworkpresentedhereformsafoundationforfutureresearchinwhichathoroughestimationofCO_2fluxvari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