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目前仍未有比较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者在国内外多种诊断标准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为其他研究者后续研究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参考。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展,胆囊切除术虽然逐渐为更多患者所接受,但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长远并发症,仍然成为许多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时机的重要原因,甚至产生更多不良后果,本文结合文献阅读,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含义、以及其相关性两个方面作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取84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结果:在临床情况方面,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行手术室护理,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效果。方法:将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之间,其中38例患者实施MR诊断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开展CT诊断作为对照组,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阳性37例、阴性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所占比(P<0.05);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观察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征象以增厚的胆囊壁内存在多发不强化的低密度结节作为主要表现;在MRI征象中,增厚胆囊壁内见T2WI高信号结节,增强后结节无强化。部分病例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完整黏膜线。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与MR诊断对比中,后者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明确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取84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结果:在临床情况方面,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行手术室护理,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囊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5月--2023年05月在该院进行ERCP术治疗的64例胆囊息肉患者,按抛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辅以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辅以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各32例。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后并发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0.63%高于常规组65.63%(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15.63%少于常规组34.38%(P<0.05)。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GCQ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降低,GCQ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常规组,GCQ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胆囊息肉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认知,减轻焦虑情绪,提高身心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44岁.1995年6月30日因食管中段癌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和静脉全身复合麻醉下经右胸腹切除全段食管、胃经食管床提至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术中见主动脉弓下有一方长约4cm大小肿块,周围无粘连、淋巴结不肿大.术后标本经病理学检验为食管中段低分化鳞癌,且侵及食管浅肌层,而上、下切端及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恢复良好,间断接受放疗和化疗.2001年6月份起患者出现胸痛,后又发生进食呛咳和发热、咯脓痰等.胃造影示:胃左前壁与左支气管相通,瘘口直径0.8cm.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约25cm处看到一窦道,活检组织为纤维素物,未见癌细胞.诊断为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支气管瘘.保守治疗后无效,于2001年9月5日在X线透视下介入置MTN形状记忆钛镍合金医用气管支架于支气管瘘口处,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讨论面对肝门部高位多发多节段性的胆管梗阻问题,选择多支架引流方法以及 此方法应用到临床的意义。 方法:此次选取案例为高位胆管梗阻,共116例。梗阻部位:肝总管的上部,距离左肝管、右肝管汇合部1.5cm以内46例,肝管左边和右边部位及肝总管上部同时梗阻的案例47例,肝内右肝管,出现多发性梗阻9例,肝内左部肝管和右部肝管梗阻共记录14例。此篇文章记录在内的案例一共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支架植入方法。53例是通过右腋中线,右肝管胆总管的地方植入了支架,油有29例手术是通过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肝管和右肝管,在肝门植入了呈"Y"型排列的两个支架。有13例在左肝管——右肝管间植入一个支架,接着在右肝管胆总管那个地方再植入支架,使两支架呈" v"字排列。有8例是右肝内,肝管有多发梗阻,手术中采取的是先在右肝内肝管间放置一个支架,然后在右肝管肝总管间放置第二个支架。还有8例手术是在右肝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管进行外引流。最后5例手术是涉及到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的病例,手术时单纯安置多点位进行外引流。此篇文章记录了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进行t检验。结果:一共116例高位胆管梗阻手术,共采用了5种方法植入了支架,完全实现了胆汁内引流的问题,全部实现了外引流。101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计算后,比较差异略微有些显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