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4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血液分别进行普通盐水法和凝聚胺技术行交叉配血,同时将36例疑难血样进行检验,并将两种检验方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灵敏度上,凝聚胺法明显优于盐水法,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凝聚胺法的特异性凝聚和非特异性凝聚全部在180秒内消失。经凝聚胺技术检验出不规则抗体14.77%,输血反应一致83.33%,抗体筛选一致71.43%,疑难配血一致87.50%。结论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凝聚胺技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盐水法,能够保障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比较,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率基础上,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改善了患者口干、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小靶区调强放疗 常规调强放疗 放疗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择本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输血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去白细胞组(n=40),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去白细胞组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技术,分析总结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的影响。结果去白细胞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去白细胞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江苏大学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规定和措施,给医学技术学院的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了谋求跨越式发展,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发展学科,吸引人才;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研究所的建设。

  • 标签: 师资队伍 建设 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技术 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5T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CT、1.5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的精确度。结果1.5T核磁共振的诊断精确度明显高于CT诊断,对比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1.5T核磁共振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软骨凹陷等状况。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采用1.5T核磁共振技术,不仅诊断精确度较高,而且能够有效显示患者的病灶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1.5T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心病患者采用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挑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所收治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后效果与并发症状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都取得成功。对比两组心胸比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指标,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机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执行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先心病 介入技术 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FI技术应用于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别通过ARFI技术以及APRI指数对早期非酒精性的的脂肪型肝炎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与S0、S1期患者的ARFI指数相比,S4期患者的ARFI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指数的不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I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面积显著增加,特别是S4的曲线,其面积最大。结论将ARFI技术应用在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中,具有更加准备的纤维化程度,且无创伤评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RFI 早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体现出了外科学理论与技能为一体的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外科“三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外科学所要求掌握的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培养对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原则性处理能力以适应基层和农村的卫生工作要求。

  • 标签: 病案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 外科学教学 大专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评价,为器械消毒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方法在2015年5月~2018年1月,选择我市某院手术室使用的260件经过处理的手术室腔镜器械,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来进行消毒、杀菌,B组采用人工冲洗+超声清洗技术。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两组器械的灵敏度、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杀菌有效时间以及平均菌落计数等指标。结果A组灵敏度为98.5%,B组的灵敏度为84.6%,A组的灵敏度远远高于B组(P<0.05);A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为95.88%,B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为62.11%,A组的目测合格情况良好率远远高于B组(P<0.05);A组杀菌有效时间为(101.3±11.7)d,B组杀菌有效时间为(2.2±0.4)d,A组杀菌有效时间远远高于B组(P<0.05);A组平均菌落计数为(52.6±8.5)个,B组平均菌落计数为(112.6±17.3)个,A组平均菌落计数远远低于B组(P<0.05)。结论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评价比较理想。

  • 标签: 真空超声波 清洗技术 手术室 腔镜器械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技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由妊娠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取常规分娩和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技术,对比两组产妇和新生儿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其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SAS和SDS评分等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技术对产妇和新生儿存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会阴完整性,减小新生儿窒息可能性,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全自动 气囊仿生助产仪 分娩技术 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L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输血治疗分别为普通血液成分和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比较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在临床诊治AL患者时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有效降低了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并避免了因患者感染带来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皮内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均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术缝合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回肠与皮肤行连续性皮内缝合)和对照组(传统回肠粘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各 54例,观察两种造口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安全性,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 5.3±2.6min和 11.6±1.8min,两组比较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各组患者术后随访 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分别为 5例和 13例,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25%和 24.07%,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中未出现造口旁疝及造口回缩并发症。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表现。结论:回肠造口时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无需拆线,造口美观,提高了患者接受腹壁肠造口的接受程度及生活质量,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 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癌 心理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治疗,实验组予以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gner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Tegner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技术 膝关节软骨缺损 近期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检查,探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为日后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DR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分析的对比。结果病历显示80例患者总体骨折数共确诊了120处,经过DR平片检查共检出85处骨折,检出率为70.8%,采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共诊断出113处骨折,检出率为94.2%。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创伤性骨折检出率较高,大大降低误诊率,能够为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行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患儿2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06例,对两组患儿输液哭闹率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输液方法,与手部静脉输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可实现穿刺成功率的增加,且还可达到患儿输液时哭闹率降低的目的,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很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 护理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淋巴结病理组织 标准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102例(2015年1月12日-2016年1月12日),其中一组采取一般治疗方案,另外一组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优,分别为96.08%与80.39%,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来说,笔者建议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便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时恢复膝关节骨功能,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创伤 关节镜微创技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