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

罗旭倩

湘潭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择本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输血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去白细胞组(n=40),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去白细胞组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技术,分析总结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的影响。结果:去白细胞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去白细胞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医院感染;效果

急性白血病是在造血干细胞中出现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1]。积极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发生是患者治疗中的重点。以往临床多采取抗生素辅助预防感染,但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耐药病原菌增多,抗生素治疗效果逐渐下降。输血治疗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辅助治疗方式,当前临床研究提出长期输注白细胞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基于以上原因,本科对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了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技术,并与常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效果实施了对比,现将两种输血方式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行回顾性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输血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去白细胞组(n=40)。常规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跨度20-63岁,平均年龄39.4岁(s=9.5);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3例;去白细胞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跨度20-64岁,平均年龄39.5岁(s=9.7);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2例。常规组与去白细胞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纳入标准:实施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检查、免疫分型检查等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原发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内平衡调节、营养支持、护肝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DVL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DVC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化疗,当患者白细胞较高时,就在化疗前进行预处理。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去白细胞组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技术,保证去白细胞处理后白细胞数量处于1.0*105-1.0*106/L。可根据患者实际表现对症输血,对于贫血耐受性较低患者,常规组输注血红蛋白<100g/L血液,去白细胞组输注去白细胞且血红蛋白<100g/L;对于血小板较低患者,常规组输注常规血小板血液成分,去白细胞组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成分[2]。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集患者5ml外周静脉血,置于抗凝管,置入相关抗体,避光孵育,置入红细胞裂解液,加入PBS植被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进行检测。

②分析总结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的影响。

1.4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免疫功能,t检验。用率表示感染率,X²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去白细胞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详见下表1。

2.2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的影响

去白细胞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以骨髓异常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蓄积于骨髓为主要特点,常导致患者正常造血功能抑制,严重时将侵犯患者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致死率较高[3]。化疗是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常用治疗方案,但患者化疗中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发感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抗生素是以往预防感染常用药物,但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受耐药菌株影响,疗效逐渐下降,且患者长期用药副作用也较大,用药安全性不高,易增加患者治疗负担,甚至加重患者病情[4]。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存在贫血症状,输血治疗也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用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中去白细胞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患者治疗后免疫细胞功能更高,说明输血中白细胞水平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可能长期输入白细胞时,白细胞表面存在的MHCⅡ类抗原及B细胞表面抗原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限;且白细胞增多时,会引起高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加重患者免疫功能损伤,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影响患者预后[5-6]。

综上所述,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勇.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1-12.

[2]黄飞,苏正昌.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6):671-672.

[3]古贤清.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8):1626-1626.

[4]董洪婧,彭庆峰,张奎,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724-3726.

[5]李铁华.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1(25):25-27.

[6]陆亚岚,张欣,汪玉芳,等.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4):12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