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狂犬疫苗接种患者842例,对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在接种首剂2针到第3剂次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同时统计患者发生不同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从首剂2针到第3剂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63.79%(37/58)、24.14%(14/58)、12.07%(7/58);发生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全身肌肉酸痛,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全身皮肤红斑、荨麻疹的几率分别为53.44%、22.41%、20.68%、3.44%。结论:狂犬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索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21年我院上报的27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ADR主要集中在18-40岁患者193例,占70.69%,其次6岁以下患者45例,占12.82%;引起ADR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给药占32.97%;新的占14.29%,严重的占1.47%;ADR涉及药物16类87个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85例,占31.14%;ADR累及的系统/器官304例次,主要累及皮肤137例,占45.07%。结论:面对特殊人群需要加强ADR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科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通过综述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总结了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包括个体化用药、剂量选择、用药途径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通过加强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正确的用药指导,可以提高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科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通过综述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总结了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包括个体化用药、剂量选择、用药途径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通过加强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正确的用药指导,可以提高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原料药合成反应的工艺放大研究是化学制药工业中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原料药合成反应的工艺放大问题,分析工艺放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不同规模下反应器的设计、操作条件的优化、放大效应的预测及控制等方面的详细研究,阐明如何在工业生产中有效实现小试到中试,再到大规模生产的顺利过渡,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原料药工业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收治的43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旨在及时发现药品潜在的风险,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药物副作用,指导合理用药,并为药品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3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及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例中,静脉给药37例(96.0%),口服给药5例(11.6%),肌肉注射1例(2.3%)。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高频药品为静脉用抗菌药物、血必净注射液、注射用奥沙利铂。不良反应类型为新的严重(19例,44.2%)和严重(24例,55.8%)。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损害16例(37.2%)最为常见,其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例(27.9%)、心血管系统损害9例(20.9%)、消化系统损害7例(16.3%)等。结论 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脉给药,以静脉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及中药注射剂最为常见,临床应加强用药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