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儿科学》课程构建基于“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系统,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一次性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无缝对接,“岗课证融合”育人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比对组(27名)和观察组(28名)。比对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比对组中9名非常满意(33.3%),12名满意(44.5%),6名不满意(22.2%);观察组中17名非常满意(60.7%),10名满意(35.7%),1名不满意(3.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4%(27/28)显著高于比对组77.8%(21/27)。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 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但生存率低下,近来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日益深入,中医药临床用于抑郁症和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中药复方中,能良好的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本文将近年来Toll受体介导NF-κB影响抑郁症合并冠心病以及中药治疗双心疾病的文献作一综述,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TLR4-MyD88-NF-κB通路在抑郁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治疗可提高双心疾病临床疗效,治疗原则以行气活血化痰为主,为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祖国医学基础思想及网络药理学理性分析和探讨“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过程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所获药物靶点标准化,通过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cards、Disgenet、OMIM、Drugbank数据库分别获取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靶点构成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大柴胡汤与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8.0中内置插件Biogenet构建PPI网络并获取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苷、山柰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ESR1、FN1及MYC等。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以及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慢阻肺雾化吸入治疗中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多学科协作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慢阻肺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多学科协作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康复指标、生活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搜集对象,搜集例数:64例。以计算机法将搜集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前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后者基于人文关怀理念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情况、精神状态。结果:研究组96.88%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84.38%,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精神状况、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ANAS负性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瘤根治术术后患者实施亲情疏导护理,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疏导护理。应用DASS-21、FACT-B量表对2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2组护理后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应激等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情感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慈者出院后实施亲情疏导护理,定期了解患者情绪及生活改变调整负面情绪产生,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治疗康复时间,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保胃气”思想是《伤寒论》三大治则之一,与“扶阳气”、“存津液”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地位与价值。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中“保胃气”的学术思想进行重新的一个梳理,同时将“保胃气”理论应用于本科室临床诊疗中。本研究进行了肝肾不足型黄褐斑应用保胃气法和未应用保胃气法治疗后的疗效对比,更明确保胃气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意义,通过本研究以期为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急诊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给予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CT检查完成时间、溶栓前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60min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应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至12月间在福建省某二甲医院接受治疗的100名下肢骨折患者。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被分为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实施了"互联网+"多学科协作延续性护理。研究主要对比了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52.00%。实验组便秘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压力性损伤在实验组未发生,而对照组为8.00%。术后感染在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20.00%。深静脉血栓在实验组未发生,对照组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护理前24小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2.47±5.69和52.93±5.32,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37)。然而,在护理后24小时,实验组的评分为78.54±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2±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过渡期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的影响。方法:抽选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抽选时间2022.5-2024.5,分组方式选择盲抽法,每组40例,分别采取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过渡期干预(实验组)和常规的过渡期干预(对照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FEV1、PEF、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EV1、PEF、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过渡期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衰竭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由于炎症性肠病(IBD)具有年轻化、难治性、复发性等特点,其治疗周期长,对患者身心及经济消耗巨大,因此对该病的全程化科学规范管理及治疗方案仍在积极探索和优化中。我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疾病诊疗指南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共建并联合互联网模式下努力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慢病优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指南解读及更新,多学科诊疗,全程管理,疗效评估及人文关怀等,通过该模式有望显著提高炎症性肠病缓解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特征,探讨接受泌尿外科手术后,导致患者产生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78例接受过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抗菌药物使用、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分析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因素。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吸烟、基础病种类、泌尿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如果其存在吸烟、年龄、肿瘤治疗、导尿管等危险因素,出现感染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临床医师需要综合各方面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确保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根据患者的药敏实验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