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应用厄贝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类型先进行中心分层,在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进行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后,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及两组用药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6.28%,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血压,应用安全性高,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5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童阳性率为47.00%,低于女童的阳性率53.00%;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四个年龄段MP阳性率分别为9.80%、20.20%、30.20%、39.80%,随着年龄的增大,MP阳性率增高;2023年MP阳性率最高季节为夏季,7、8、9月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0%、40.5%、36.1%;2、3、4月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4.3%、21.9%、22.8%。结论: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女童易感,学龄期、学龄前期儿童感染率高,但幼儿期的MP感染率升高,仍需临床医生重视,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MP的感染率。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为主,少数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因此,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栓塞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有效性。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能谱CT的诊断准确性为95.00%(57/60)、敏感性为96.36%(53/55)、特异性为80.00%(4/5),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表现中,完全型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为95.45%;部分型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为95.24%;外周附壁型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为91.67%。结论:肺栓塞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根据其影像学表现,早期评估并诊断栓塞类型,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诊治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渗出性中耳炎电测听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5例(83耳)渗出性中耳炎电测听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给予患者抗生素、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听力障碍程度显著轻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气骨导差(19.86±3.35)dBHL和气导听阀水平(39.31±6.49)dBH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气骨导差(33.94±6.48)dBHL和气导听阀水平(50.37±7.58)dBHL(P<0.05);患者显效占比69.88%,有效占比21.69%,无效占比8.43%,治疗总有效率91.57%。结论采用抗生素口服、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方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电测听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听力障碍等级,效果显著。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CT与MRI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患者39例(2019.01-2020.12),予以CT、MRI,评价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诊断准确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高于CT,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疑似前侧壁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的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320例40-80岁相关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n=240)和实验组(亚急性期的急性心肌炎患者,n=80)。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多种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变化、冠状动脉造影)等,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心电图ST-T段回落至基线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及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后LVEF提升值等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者发病机制不同,在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心脏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方面各有特点,鉴别需综合多方面检查。结论强调面对此类患者应综合各项检查准确鉴别,以便为急性心肌炎患者采取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治疗,为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双肺多发空洞影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临床特点,分析其中区别。 方法:将 2019 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作为研究时段,在我院影像科资料库中调选符合双肺多发空洞影的 4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肿瘤病情状况,将其分为原发组( n=20)和转移组( n=21)。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征和影像学空洞类型进行分析,探究组间差异。 结果:原发组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占比17( 85.00%),转移组患者以胸闷气短为主要症状表现,占比 19( 90.48%),其中 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咯血。而影像学空洞类型主要以不规则厚壁空洞、小环形空洞和囊腔样空洞为主,少部分患者可见周围伴玻璃影以及实变影。无论是肺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腺癌均为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但空洞伴周围磨玻璃影或大片实变影仅发生于肺腺癌患者中。结论:表现为双肺多发空洞影的恶性肿瘤中,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发病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而在影像学特征中,患者的空洞形态表现多样化,并且很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所以在诊断时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确认患者为原发还是转移性恶性肿瘤,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RP)转变为不可复性牙髓炎(Irreversible pulpitis,IP)的临床表现。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RP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转变为IP的患者,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IP是RP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通过治疗IP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根除,自发出现疼痛,即使将刺激源去除后,疼痛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而RP去除刺激源后疼痛立即消失。本次研究150例患者,确诊为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每种患者数量差距不大。结论 患者需要重视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如RP转化为IP,在未转变为IP前,通过积极治疗,是能将RP治愈的,但是如果已经转变为IP,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不良,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只能缓解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内科急诊中的临床表现,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平均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急诊处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研究主要评估了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意识恢复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这表明,纳洛酮联合常规内科急诊处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优化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病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20.3-2024.3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0),另一组为研究组(n=30)。对照组接受多排螺旋CT,研究组接受MRI增强。观察两组患者病灶影像学表现和确诊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共检出80个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门脉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有利于确诊病灶分布及大小,从而显现其准确的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毒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间接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92例纳入研究,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13例合并毒性甲状腺肿组以及79例合并甲状腺炎组,对比两组的超声表现、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在超声表现方面,甲状腺炎组的实质回声和血流以1级为主,且该组合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边界欠清且微小钙化,毒性甲状腺肿组的实质回声和血流以3级为主,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为边界清晰,无钙化或粗大,两组的TPO抗酶抗体和TG抗球蛋白抗体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而言,合并甲状腺炎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