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序列治疗在临床上取得的效果。方法按照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局部注射鱼肝油酸钠-激光-手术的程序或激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步骤,综合治疗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87例患有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患者。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大小以及发病部位进行适当的程序调整,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面部形态、体大小以及局部功能等多方面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94例中取得优治疗效果占80.93%共157例,良治疗效果占16.49%共32例,一般治疗效果占2.58%共5例,差治疗效果为0例。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杂血管采取多方法综合序列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改善面部形态、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维持局部功能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颌面部血管瘤 血管畸形 整形 模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肝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对肝血管的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患者图像进行分析,检查时要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如图像显示不满意的,再换体位多切面扫查,比如要患者右侧卧位或深呼气来取得更清晰的超声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肝脏的轮廓包膜、形态大小、内部实质回声及肝内管系结构等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图像,并准确记录检查结果。结果患者血管肿瘤的直径在约1.2~9cm之间,肝右叶较左叶多发,边界均清晰,包膜不明显,内部回声欠均匀,大部分血管后方回声稍强,其中,高回声血管占68例,低回声血管占14例,混合回声血管占4例;单发的76例,多发的10例,所检患者均做了进一步检查CT、MRI的隔期证实了检查结果1。结论由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实用、经济实惠、检出率高、对患者无损伤等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B超检查肝血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很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具有很大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B超检查及诊断价值
  • 简介:婴幼儿血管(InfantileHemangioma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白人儿童中发病率约为5%~10%。该病好发于女婴、早产儿,在多胎妊娠的高龄产妇、前置胎盘及先兆子痫者的后代中发病率明显增加。婴幼儿血管具有特殊的自然病程:大多数于出生后不久出现并快速增生,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发病机制 良性肿瘤 高龄产妇 多胎妊娠 先兆子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血管患者在采用64排螺旋CT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30例肝血管患者,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普通螺旋CT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将进行普通螺旋CT检查命名为对照组,将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命名为实验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肝血管检出率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 在肝血管检出率方面比较中,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效果是好于普通螺旋CT检查(P<0.05)。结论:针对肝血管病人,通过64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检测,能提高检出的成功率,便于患者及早的进行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改善肝血管病症,提高病人恢复效率,具备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64排螺旋CT 诊断 肝血管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66.7%)单发,3例(3/9,33.3%)多发;8例(8/9,88.9%)为良性,1例(1/9,11.1%)恶性伴肝转移;所有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含钙化,2例合并出血,1例囊变。CT平扫,6例(6/6,100%)均为等或略低密度,边缘不清。MRI平扫,3例(3/4,75%)边界清楚,1例(1/4,25%)恶性边界不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2例(2/4,50%)为稍低信号,2例(2/4,50%)为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3例为略高信号且其内示多发点状不强化低信号,即“雀斑”征。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均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6例(6/9,66.7%)病灶呈渐进性强化,3例(3/9,33.3%)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增强病变内部亦可见点状及星芒状始终未强化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数量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20分钟龄,因“胎儿胸腔积液,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十余分钟”入院。患儿胎儿期即诊断大量胸腔积液,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予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效果欠佳,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及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提示胸腔占位,行胸腔镜下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后胸腔积液消失,无心律失常发作。术后病理提示膈肌毛细血管,随访至患儿1岁无肿瘤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胎儿肝血管(giant fetal hepatic hemangioma,GFHH)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8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生后接受保守观察或治疗并至少随访1年的GFHH患儿。收集这些患儿出生前后的资料,分析GFHH的特征(大小、位置和病变类型)、患儿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儿。(1)22例患儿中,男性17例(77.3%),女性5例(22.7%);首次B超诊断GFHH的胎龄为(35.0±2.8)周,范围为30~40周+1;出生胎龄为(38.9±1.5)周,范围为33周+4~40周+3;早产1例(4.5%)。15例(68.2%)经阴道娩出,7例(31.8%)因“胎儿窘迫”剖宫产娩出。22例患儿中,21例(95.5%)为局灶型,1例(4.5%)为多发型。22例胎儿期接受2.5次(2~4次)B超检查,发现血管直径呈现随胎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至出生时达到最大[56 mm(42~99 mm)]。9例(40.9%)患儿经超声诊断为GFHH,12例经MRI诊断为GFHH。其中6例超声和MRI均分别诊断为GFHH。其余病例的超声或MRI均表现为占位性病变。(2)10例患儿仅接受随访观察(保守组),12例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治疗组)。治疗组患儿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明显低于保守组(7/12与0/10,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4)。保守组患儿无合并心功能异常或肺动脉高压;治疗组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组患儿的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3.3年(1.2~7.0年),所有患儿均存活。保守组均未转行药物治疗,该组1例于2岁时病灶完全消退,其余9例病灶部分消退。治疗组12例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3例治疗早期联合使用地塞米松,2例患儿同时使用雷帕霉素,2例患儿因早期病灶逐渐增大,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该组2例患儿分别于1.7及5.5岁时病灶完全消退,其余10例病灶部分消退。结论GFHH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长。部分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对于生后无症状的患儿可考虑仅随访观察。而对于出现呼吸困难、腹部膨隆(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异常检验结果的患儿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仍无效,可行介入治疗。GFHH患儿多可存活,长期疗效较满意。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超声检查,产前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64岁女性患者,2天前在当地医院发现心脏异常肿块。有轻微发绀史7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道规则的等回声肿块,致肺动脉狭窄,胸部CT检查显示为低信号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患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作者: 唐冬梅 文曦琳 杨泽萱 胡志敏 杨正兵 罗丹 魏素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重症产科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放射科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外一科 61009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晚孕期发现胎儿胸腔积液及胸腔巨大占位的纵隔毛细血管病例。孕妇因“停经36周+3,发现胎儿胸部占位11 d”就诊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常规彩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胎儿右侧胸腔积液,胸腔巨大占位。孕36周+5阴道分娩一活男婴,出生后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提示为纵隔血管,予口服普萘洛尔出院。患儿生后1个月因“肺炎、呼吸增快”再次入院,多学科会诊后行右侧胸腔纵隔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示纵隔毛细血管。术后患儿继续口服普萘洛尔,定期儿童保健及康复,截至2021年1月已7月龄,尚未发现异常。

  • 标签: 纵隔肿瘤 血管瘤,毛细管 胎儿疾病 妊娠 胸腔积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手术切除术与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患者中选出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进行肝血管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试验组42例,给予肝血管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1.8±17.4)min、(360.3±58.2)ml、(9.0±3.5)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3.5±18.5)min、(622.8±65.6)ml、(12.1±4.2)d;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为7.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2.9%,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进行剥离术治疗比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创伤更小,且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传统手术切除 剥离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剥除法切除成人肝海绵状血管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包膜外剥除术治疗成人肝血管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肝血管均为海绵状血管,且均有包膜,2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成人肝血管包膜外剥除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肝血管瘤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血管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评价肝血管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肝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腹部症状或体征。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4.7%、84.2%和100.0%。结果16例患者行肝血管挖除术,27例行常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例行肝右动脉结扎加碘油栓塞术,3例患者实施了右半肝联合左外叶切除术以及肝段切除联合血管挖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12/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失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U)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80,P=0.0013)。结论肝血管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CT和MRI是诊断肝血管的主要手段,MR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手术切除是肝血管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应从严把握。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有无输红细胞(≥2U)是影响肝血管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血管瘤 肝脏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PSH)的CT表现的特点,提高对PSH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PSH的CT表现结果PSH基本表现为肺孤立性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轮廓较清,边缘光滑;2例可见小的钙化;1例周围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在CT平扫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增强扫描的一些特殊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硬化性血管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9.8±13.6)岁(范围:26~66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常规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结节,实性结节2例,囊实性结节1例,混合型磨玻璃结节7例。CT测量结节最大径为(14.9±5.8)mm(范围:8~30 mm)。术前随访4.5(21.5)个月,经过随访后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大体观察为暗红色结节,质软,与周围肺组织颜色及质地较接近,辨别困难。镜下病理学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毛细血管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对CD34、CD31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15.0(22.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肉眼辨别困难,显微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是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能够帮助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毛细血管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 胸腔镜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灵活运用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T11海绵状血管破裂导致脊髓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运用Boath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平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作业治疗训练、本体感觉等综合康复治疗进行1年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一年后,肌张力和肌力恢复接近正常,Barthel指数量表提高了40分,Berg平衡量表提高了19分,脊髓损伤程度分级(ASIA标准)由B级提高到D级。结论灵活运用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该例海绵状血管破裂导致的脊髓损伤疗效显著,但尚需病例积累和系统化疗效评价和研究。

  • 标签: 康复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运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血管的手术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 2017年 4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2例肝血管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2%,护理满意度为 92.3%( 24/2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手术优良率 76.9%、护理满意度 69.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血管的手术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围术期 手术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究肝血管的手术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52例肝血管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2%,护理满意度为92.3%(24/2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手术优良率76.9%、护理满意度69.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血管的手术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围术期 手术护理措施
  • 简介:患者23岁,因“停经33+2周,突发上腹痛三小时余,晕厥一次”于2014年1月16日入院。本文总结了此患者妊娠33周合并脾静脉破裂出血抢救成功案例。

  • 标签: 妊娠 脾静脉瘤 早期诊断